正文 第34章 羅馬和中國(2 / 2)

從公元前200年起,蒙古騎兵入侵西方。他們欺壓雅利安民族,迫使其西遷,又騷擾日漸衰落、防守不嚴的羅馬邊境。公元前1世紀,安息人,即塞西亞人,這個很明顯與蒙古人種混雜過的民族,侵入了幼發拉底河流域。安息人曾抗拒過龐培大帝的東征;擊敗並殺死了克拉蘇,進而奪取了塞琉卡斯王朝在波斯的勢力,建立了安息人的王朝,即阿薩西茲王朝。

但是,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這些被饑餓所困的遊牧民族都遭到了強烈的反擊,無奈,他們隻好跨過中亞,向東南遷移,翻越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在羅馬和中國強盛的數個世紀間,隻有印度屢遭這些蒙古騎兵的侵犯。許多騎兵征服者經過旁遮普進入大平原,大肆劫掠破壞。阿育王的帝國崩潰後,印度曆史進入黑暗時期。這些侵略民族的一支大月氏建立貴霜王朝,一度統治印度北部。這些侵略持續了幾百年。在公元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印度飽受伊達人或白色匈奴人的騷擾。這些人征服了印度小諸候,使印度陷入了恐慌。每到夏季,他們就在西土耳其遊牧,入秋後,他們就越過山口前來騷擾印度。

公元2世紀,災難降臨到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對北方侵略者的抵抗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這是一種空前的瘟疫。這場瘟疫在中國肆虐了11年之久,導致了社會秩序混亂,漢王朝滅亡,中國再次進入了新的分裂、戰亂的年代。這種情景一直持續到公元7世紀,直到唐朝建立時才有所好轉。

這場瘟疫從亞洲傳到了歐洲。從公元164年到180年,瘟疫在整個羅馬帝國極盡猖獗,明顯地使羅馬帝國的實力大為削弱。此後羅馬諸省人煙稀少,國勢衰弱。此時羅馬的國界不再牢不可破,各處的土地紛紛淪陷。原屬於瑞典哥德蘭地方的新北歐民族哥特人,此時已經橫越俄羅斯,遷移到伏爾加河流域及黑海沿岸,經常在海上劫掠往來船隻。公元2世紀末期,哥特人開始感覺到了匈奴人的西侵的壓力。247年,他們大舉渡過多瑙河,一路劫掠,在今天的塞爾維亞打敗並殺害了狄西阿皇帝。236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佛郎克人,攻破了萊茵河下遊的羅馬邊境;阿拉曼尼族也侵入到阿爾薩斯。高盧的羅馬軍隊雖然曾經打退過入侵者,但是巴爾幹半島的哥特人屢屢進犯,於是達契亞省就從羅馬的版圖上消失了。

驕傲、自信的羅馬彌漫著一種沮喪的情緒。公元270年至275年間,羅馬改變了過去300年間開放不設防的情形,奧利連皇帝不得不下令開始在羅馬周圍構築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