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償清所有債務,然後把下半年的薪金儲蓄起來。先從你每月的薪金中拿出百分之十去償還舊債,還的時候請做好全部還清的準備,不是隻還一部分。此外,把一部分薪金定期存起來。如果你的儲蓄若隨時可以取用,那它仍然不是真正的儲蓄。你上半年帶孩子去看病所欠醫生的錢還了嗎?沒有吧,即便每月還給醫生一點,也比總欠著要好呀。
現在,銀行家一致認為,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必須有半年的收入儲蓄,才可以去享受一些算是比較奢侈安逸的生活。銀行家把這半年收入的儲蓄叫做“生活保險金”,他們認為這是人們有權力去享受的最低標準。因此,等到你把還清所有債務之後,是不是應該立刻開始儲蓄了?如果你還沒有認識到這件事是如何的重要,那麼就捫心自問一下,當你遇到以下幾種情形時,你該如何應付?
第一,你忽然染病了,非常嚴重,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治愈;
第二,你的月薪忽然被減了許多;
第三,你的生意開始虧損了;
第四,醫生給你開出休假單,勸你必須長期休養;
第五,你的家人患了重病,需要大筆的醫療費用。
命運無常,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上述的或者還有其他更嚴重的情況每天都有可能發生。那些自認為生活很穩當的,每天隻想著夠吃夠用的人也都會遇到。那些有誌氣有擔當的、以一己之力負擔著年邁父母或弱小弟弟妹妹的人,或者還有你認為不會遭遇不幸的人——突然有一天上述五種不幸的事之一可能就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生活就是這樣的不公,有什麼辦法呢?概括起來說就是,每一個負擔養家的人都會為這種不幸提心吊膽,但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他已經除存下了“生活保險金”,已經為這種危難的可能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你必須清楚,這筆存款是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要從你的收入裏扣除百分之十存起來的。除此之外,請不要再幻想有其他的辦法了。
以上的兩個步驟還隻是基礎。第一個步驟是培養你的一種心理形式,使你有了存款的意識;第二個步驟是讓你用存款還清債務,然後再保證有半年收入的儲蓄。請記住,一定要學會在你的收入範圍之內過生活——如果能這樣,即便將來你沒有了收入,至少你還能撐上好一陣時間。
明白了吧,理財的能力其實不全是天生的,它是可以練出來的——如同可以通過訓練增強肌肉力量一樣,並且必須時時練習才行。你必須承認這是事實,因為已經有無數實踐證明過了。法國政治家米拉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隻要是能立誌,萬事皆有可能。某件事情是必要的嗎?如果是,那麼就去完成它!這是成功的唯一定律。”鍛煉你的理財能力有必要嗎?如果你認為有這個必要,那就去做吧。現在,讓我告訴你應該怎樣去做!
有人曾說過,大多數精於理財的人其實都是悲觀的人。雖然這樣的人可能並不是很多,但我相信這句話所說的道理還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麵。比如我們至少可以承認,那些精於理財的人從不輕易借債,時刻都慎防自己欠債,他們不想讓未來的日子失去安適。因為他們知道安適的日子並不是永久的,稍有不慎就會喪失掉。
好了,現在讓我們繼續方案的第三個步驟。此時,我們已經可以隻花費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就可以生活好了,我們還清了債務,生活保險金也已經存夠了。那麼,下一步是什麼呢?除了把收入的百分之十依舊存起來外,現在你又多了另一種儲蓄的任務。到底是哪一種儲蓄呢?人一生當中最難預料的就是壽命有多長,有著遠大眼光的人所最擔心的就是死亡可能隨時都會降臨。
到那個時候,一切都灰飛煙滅了,與全家親人生死分離。到時候,由於失去你的收入,全家的生活也可能成大問題。然而我想告訴一個喜訊,其實你可以讓你自己“永遠不死”。你的工作、你的工作報酬可以永不消逝,持續保障你最親近的人的生活。因此,保壽險其實就相當於保護了自己的生命一樣,這不是自私的行動,而是最高貴的。
仔細考慮一下吧,盡早規劃你的壽保險計劃吧!準備適當的金錢到時候交納便會十分便利,交納之後可以使你在精神方麵得到莫大的滿足。試想一下,當你每天晚上回到家裏看見妻子與兒女時,你就可能在心中說道:“我已經買了壽險了,不管我何時遭遇不幸,你們都有了生活的保障。”明智的人有時還將餘下來的錢用來買疾病意外醫療保險。曾經有一位著名的商業家分享他的心得說,購買的藝術其實就是預料你的某種需要。時刻注意一般貨物的出售,大批買進主要貨品,可享有一定的折扣。當然,你不能隻因為它價廉而買下你不需要的物品。要記住,每月的收入與支出一定要有一本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