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引魂燈(1 / 3)

世間奇異之事數不勝數,更有天賦異稟的奇能異士好以獵奇,歲之悠久,便留下諸多奇聞異事由後人論之,涉獵極廣,上有山精魔怪,下至妖邪鬼魅之說,淪為茶餘飯後。

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有專門記述世間山精海怪的名為《山海經》的奇書,後有專述妖狸狐媚的《聊齋誌異》,這些便是大賢之士傾其一生所撰,當然這僅僅是無數奇書中的冰山一角。

其中為道家所著的有,名為《嶗山通篆》的一則奇書,其書全篇有三千六百七十二頁內容,總分為有四個大綱,記有篆符篇,選陣篇,禦靈篇,通道篇四個分類,相傳這《嶗山通篆》是一位修仙道人蕭礫羽化之前所著,將畢生所學記錄於此《嶗山通篆》之上,留與其門徒手上,希望後人可以借助此書將門楣發揚光大,可是怎奈自蕭礫羽化登仙之後,其後輩資質平庸無人能夠領悟《嶗山通篆》這一奇書其中之奧妙,少有人精通大道,大多數都是一些粗麩之輩,即便有幾個資質稍好的也不及蕭礫當年一半風采,經過千多年的傳承,世人早就遺忘了蕭礫當年神話般的傳奇,後來迫於生計蕭礫的諸多後輩門人退離了門派,用學到的本事養家糊口,後來這《嶗山通篆》也是四分五裂化作殘篇不知去向,慢慢的這世上便多了這靠替別人破財消災的玄學道士……。

‘叮鈴…鈴!叮鈴鈴……!’濃密的夜色加上有些凝重的霧氣,籠罩著整個樹林聚而不散,並且沒有一絲光亮,淒冷的玄月高懸頭頂,縱使如此也無法刺破黑夜的沉寂,照進這樹林分毫,而這詭異的銅鈴聲卻能穿透所有屏障,由近漸遠飄向更遠處的夜幕中,然後再消失不見。

鈴聲消失四周剛陷入一片寂靜緊接著又是一陣清脆的略顯突兀的銅鈴聲接踵而至,‘叮鈴……鈴!叮鈴鈴!’不過這一次鈴聲好像又進了些。

便在此刻,遠處暗沉的夜幕詭異的燃起了一盞燈火,緩緩前進,燈火微弱,在如此濃密的霧氣當中好似隨時都會熄滅一樣左右搖曳,火光照耀四周從遠處望去,似鬼火一般飄忽不定。

燈火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隻見一身著道袍的道士左手握著一個七星銅鈴,口中念念有詞,道:“孤魂自有終歸處,順以輪回忘今生……。”每喊一句便將銅鈴搖響一次,鈴鐺一響道士身後的十個身著冥官服並被蒙上眼的死屍便跟隨道士的腳步往前跳上一步,如此這道士每搖一下,後麵十個死屍便跟上一步,燈火走在道士的前麵,是一個估摸才十五六歲的少年端著的,有些奇特的是這二人臉上都用朱砂畫有圖騰,在微弱燈火隱隱約約的照映下看上去十分詭異,若是這大晚上夜行之人偶然遇見了如此詭異的一幕必然嚇的亡魂大冒!

這二人便是平時幫別人趕屍或者作作法事的關氏父子,大的叫關吉,小的叫關小東,此刻二人會出現在這裏,那是因為十幾裏外的開元鎮的鎮長,要他們二人今晚務必將這十具遺體送往鎮上的祠堂安頓,明日便要安葬,天亮之前務必送到,不可誤了時辰,所以二人現在才會出現在此地。

行了片刻,關小東忽然停住腳步回過頭對身後一身道袍的關吉小聲喚道:“爹…!”

關吉停下口中的念詞看著兒子關小東異樣的表情像是有什麼話說,也壓抑著嗓子小聲的問道:“小東,怎麼了?”

“你看這引魂燈火的顏色怎麼變成……綠色了!”關小東有些不自然的看了一眼關吉,隻見關吉眉頭緊鎖略有所思的盯著散發著詭異火光的引魂燈,一言不發。

綠色的火苗突突的跳動著,四周此刻異常沉寂,沉寂的有些令人背脊發涼,一股寒風突起,打在二人身上,關小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倒是關吉看上去要好一些,這點寒氣並沒有影響到他。

關小東年幼喪母,從小到大便隻有與關吉相依為命,或許也正是如此,關吉待關小東更加嗬護備至視如己命,以此來彌補關小東憾缺的那一部分。

父親為何會踏入玄門,乃是父親年幼之時有一遊方道士見父親骨骼精奇資質尚佳,執意要收父親為徒,爺爺奶奶卻極力反對此事,並不想讓父親學什麼玄學之道,就是想讓父親安身立命做一個普通人,許一門好姻緣,作一個尋常人,可是父親卻對這玄學癡迷不已,無奈,爺爺奶奶拗不過父親,心想這或許就是命!也隻好認了。

幾年後父親憑著天之聰穎繼承了遊方道士所有本事,也靠學來的本事造福鄉裏,後來名聲在外,單凡誰家大事小事有關陰陽必然委托父親親自做法事,所以這生計上父子二人倒不成問題,自小便跟隨父親趕屍驅邪見過不少陰魂邪穢亦碰到過不少凶煞厲鬼,父親都能一一降服,關小東心知,此刻父親凝重的神情,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關吉看了看一臉緊張的關小東,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故作輕鬆的說道:“這引魂燈乃指引橫死之人未過頭七者能夠找到往生之路,不至於變成四處遊蕩的孤魂野鬼以至於無法輪回,引魂燈火光生異,是因為此地地格特異,麵西主陰,長年不見陽光,養成了蔭煞,誤入此處被煞氣衝撞了,所以引魂燈受了些影響,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大事,你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