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任務開始(1 / 1)

鄭秋鋒,男,1968年出生。中國特種部隊“飛鷹大隊”的隊長,綽號“懸涯”。1986年入伍,而後考入軍校,因各項素質過硬,1988年調到飛鷹大隊,1993年榮升大隊長,1996年進入國家新局,1998年在一次任務中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這是我剛剛侵入國家安全局機密檔案主機看到的一個個人檔案,點了一根煙,閉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天,1998年四月五日,我接到上級給我的第一個任務。

“目的地:喜瑪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地下,任務內容:昨天偵察一號衛星,偵測到位於珠穆朗瑪峰地下三千米的地方出現粒子流活動異常增多,初步判斷該地區含有未知能量。我隊全體隊員明天出發,目的把情況摸清,帶回能量標本。”

這裏我得自我介紹一下,本人鄭秋鋒,今年30歲,國家新局隊長。所謂新局就是新能源計劃局的簡稱,1949年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百廢待興,但是國家能源有限。基本上大部分石油和煤都是從西方國家進口,國家領導人經過商議之後,新局就些旦生,其目的主要為國家發展新能源。所有局內成員都是從各各行業中選出的精英中的精英,在國家強大有力的支持下開始了新能源的運作,一直到現在。

1996年我正在中國三軍特種部隊之一的飛鷹大隊任隊長,突然就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讓我出任新局屬下行動隊隊長。當時還是第一次聽到新局這個名字,跟本就不知道是幹什麼。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當天就走馬上任了。

新局在偏遠的山區腹地,位於河北省一個三級城市,具體地點我就不說了,畢竟關係到國家機密嘛。一路的車船勞頓,一個星期後我才被送到這裏。下車一看我就傻了,整個一個農業基地啊,占地有一萬平方米左右吧,四周都是鐵絲網圈著,東西南三麵各有一個哨樓,每個哨樓上麵有兩個兵值班。北麵靠山,很高的一座山,陡峭的很,山體垂直而下。在山體根部,兩扇鏽記斑剝的大門,加起來長度有十五米,高度也得有八米左右。

鐵絲網四周一圈的玉米地,在基地正中有幾個軍用建築,就是那種白色鐵板包的拱形大倉庫。後來才知道根本不是什麼倉庫,裏麵除了幾個宿舍,都是空地,在空地上排著三架軍用直升飛機,其中有一架是專門用來空投物資的“運—12”途運輸機,原型為“蘇聯安-24”後來,經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研製開發。這種飛機功能非常強大,最大載重達12噸。而且機身兩側裝有火箭發射器,機腹裝有12.7mm機槍槍塔,早在三年前我就在部隊南海演習的時候看過一次,沒想到這裏還有一架。

在基地大門口,光驗身份就用了半個多小時,那會兒才有指紋驗正機,和視網膜測試機。反正在當時來說算是非常嚴格的檢驗程序了,煩煩燥燥的檢查完了之後,小兵開車帶我去基地內部。這時候小兵才很客氣跟我說,他叫張楓調來基地兩年多了,一般就是負責警戒和巡羅。我也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張楓聽說我是飛鷹大隊來的,而且還是個隊長更是有些親熱了,誰不知道三軍特種部隊啊,裏麵的人全部都是軍隊的精英,普通一個隊員出來都頂個連長了,要是隊長拉出來,那相當一個少校級的。這個不是吹的,三軍特種部隊是所有當兵的向往之地,可是全國所有的軍人裏也隻有那麼幾十萬分之一的人可以進入。

我心裏苦笑,看他那身板,到飛鷹估計一星期就得out了。但是嘴上也沒和他多說,畢竟這裏是基地,他見我沒說話,也就沒什麼說的了。路過白色軍庫後,車走了大約15分鍾吧,終於到了大鐵門前。沒想到這裏還得檢查,在門左側牆上裝有麵部識別器,和視網膜測試機。

一切沒問題後,兩扇鐵門緩緩的向兩邊縮了進去。震驚!絕對震驚。山腹裏麵也太大了,而且設施齊全,燈光通明,在洞壁上掛了一圈圈的軍用強光燈,呈環形從地麵一直到洞頂。

一排排的實驗室,裏麵人來人往,每個角落都是巡羅的兵,一律是MAC10衝鋒槍。門一開我就注意到了,在麵前已經站了兩個人。左邊的四十多歲,一臉剛毅之色,肩上一顆金星,居然是個少將。右邊那個國字臉,挺白淨,二十五、六歲,看樣子像個勤務兵。

“啪”我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三軍特種部隊飛鷹大隊鄭秋鋒前來報到,請指示”。

少將擺了擺手說“不用客氣,以後都是一家人了,我是新局直接負責人林遠。讓小劉先帶你去住的地方看看一下,等人都到齊了,我們開個會”。說完轉身往裏回去了。這時張楓敬個禮也出去了,就剩下我和邊上那個人。

我和他握了握手,“我叫劉海明,大家都叫我小劉。鄭隊長,你跟我來吧,我帶你去住的地方,還有幾個人沒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