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隔網對抗性項目規則概述(1 / 3)

一、排球項目規則概述

排球規則是由技術性規定、非技術性規定和場地設備要求等方麵的內容組成的。場地設備、比賽的方法以及參賽人數等方麵的規則,規定了排球項目不同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性質。比賽參加者的權力與責任,比賽的間斷及延誤比賽,隊員的不良行為等方麵的規則,規定了排球運動參加者必須在公正和遵守體育道德的環境中進行比賽。規則中大量清楚的技術定義,是排球運動的核心,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隨著排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和眾多客觀條件的需要,規則在對技術性規定的要求上逐漸放寬,趨於簡單。這樣將更便於人們去了解規則,了解排球。

(一)排球比賽的場地與設備

1.比賽場地的要求

排球比賽場地包括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比賽場區為長18米、寬9米的長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寬呈長方形對稱的無障礙區,從地麵量起至少有7米的無障礙空間。國際比賽的場區邊線外的障礙區至少5米,端線後至少9米,上空的無障礙空間至少12.5米。

(1)地麵

場地的地麵必須是平坦、水平、劃一的,不得有任何可能傷害隊員的隱患,不得用任何堅硬的物體作為場地的界線,不得在粗糙、濕滑的場地上進行比賽。世界性比賽的場地地麵隻能是木質或合成物的。

(2)界線

場地所有的界線寬均為5厘米。

(3)顏色

室內比賽場地的地麵必須是淺色。界線的顏色應是與地麵顏色不同的淺色。世界性比賽場地界線為白色,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分別為另外不同的顏色。

(4)溫濕度和照明

室內最低溫度不得低於10攝氏度(50華氏度)。照明度為1000~1500勒克斯。世界性比賽的室內溫度,最高不得高於25攝氏度(77華氏度),最低不得低於16攝氏度(61華氏度)。濕度不得高於60%。

2.比賽場地的區域

(1)比賽場區

由中線的中心線分為長9米、寬9米的兩個相等的場區。

(2)前場區

每個場區各劃一條距離中線中心線3米的進攻線(其寬度包括在內)。中線與進攻線之間為前場區。

(3)換人區

兩條進攻線的延長線之間,記錄台一側邊線外的範圍為換人區。

(4)發球區

在兩邊的端線外,兩條邊線的延長線上,各劃兩條長15厘米,垂直並距離端線20厘米的短線,兩條短線之間為發球區。發球區的深度延至無障礙區的終端。

(5)準備活動區

在兩個無障礙區外的替補席遠端,劃3米×3米見方的區域為準備活動區。

3.比賽的器材與設備

排球比賽的器材除在規則中規定的網柱、球網、標誌帶、標誌杆和比賽球外,還需準備下列設備:

(1)球隊用的長椅

長椅的長度至少能坐9人。

(2)記錄台

記錄台一般坐兩個人,一名正式記錄員,一名輔助記錄員。國內比賽一般隻有一名記錄員和一名廣播員在記錄台就座。

(3)裁判台

裁判台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護套包好,以防隊員救球時受傷。

(4)量網尺

量網尺長度要在2.50米以上,並在男子網高2.43米和女子網高2.24米處畫上標記,同時在這兩個高度上方2厘米處畫上另一標記。因為規則規定,球網兩邊的高度不得超過規定網高的2厘米。

(5)氣壓表

規則規定比賽球的氣壓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所有比賽用球的氣壓必須一致。

(6)比賽用球和球架

國際比賽時要求將5隻比賽球放在球架上,比賽采用三球製。

(7)計分器

計分器除能顯示雙方的比賽分數外,還要能顯示雙方的暫停和換人次數。

(8)換人牌

換人牌為1~18號,兩副的顏色最好有區別,並用盒子裝好。

(9)拖把

比賽時需要6個1米寬的拖把供擦地員使用。

(10)小毛巾

至少需要十塊供快速擦地員和撿球員使用的小毛巾,毛巾最小為40厘米見方,最大為40厘米×80厘米。

(11)氣筒

在球壓不足時,供充氣用。

(12)蜂鳴器

最好能讓教練員和記錄員都能使用。

(13)表格

包括記錄表、位置表、成績報告單和廣播員用表等。

(二)非技術性規定

1.隊員的服裝

隊員的服裝包括上衣、短褲和運動鞋。上衣、短褲和襪子必須統一、整潔和顏色一致。國際比賽中,全隊隊員鞋子的顏色必須一致,但商標可以不同。上衣的號碼必須是1~18號,號碼的顏色必須與上衣明顯不同。身前號碼至少為10厘米高,身後號碼至少為15厘米高,號碼筆畫寬度至少為2厘米。

2.禁止著戴的物品

隊員禁止佩帶可能造成傷害及有利於人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鏡進行比賽,但所引起的一切後果自行負責。

(三)技術性規定

1.發球

發球隊員必須在第一裁判員鳴哨5秒鍾內,將球拋起或持球手撤離,在球落地前,用一隻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將球擊出。如球未觸及發球隊員而落地,則被認為是一次發球試圖。在發球試圖後,第一裁判員應及時鳴哨允許再次發球,發球隊員必須在再次鳴哨後的3秒鍾內將球發出。發球隊員在擊球時或擊球起跳時,不得踏及場區(包括端線)或發球區以外的地麵。擊球後,可以踏及或落在場區內或發球區以外。在每一次發球時都允許有一次發球試圖。

2.隊員的場上位置

在發球隊員擊球時,雙方隊員必須在本場區內各站兩排,每排三名隊員。發球隊員不受場上位置的限製。隊員的位置是根據其腳的著地部位來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隊員至少有一隻腳的一部分,比同列後排隊員的雙腳距中線更近;每一名右邊(左邊)隊員至少有一隻腳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間隊員的雙腳距場地的右(左)邊線更近。在發球隊員擊球的一刹那,場上隊員腳的著地部位必須符合其位置要求。在發球後,隊員可以在本場區和無障礙區的任何位置上。

3.網下穿越

在不妨礙對方比賽的情況下,允許隊員在網下穿越進入對方空間。允許隊員的一隻腳或雙腳越過中線觸及對方場區的同時,腳的一部分還接觸中線或置於中線上空。除腳以外,不允許隊員身體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觸對方的場區。在比賽中斷後,隊員可以進入對方場地。

4.觸網

新規則規定觸網為犯規,但隊員在無試圖擊球的情況下偶爾觸網不算犯規。所謂無試圖擊球,意指已經完成了擊球動作和擊球試圖。如完成扣球動作或掩護扣球動作之後,偶爾觸網則不算犯規。

5.進攻性擊球

進攻性擊球指除發球和攔網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對方的擊球。當球的整體通過球網的垂直麵或觸及到對方隊員,則完成了進攻性擊球。前排隊員可以對任何高度的球完成進攻性擊球,但觸球時必須在本場地空間。後排隊員則允許在後場區對任何高度的球完成進攻性擊球,但起跳時腳不得踏及或越過進攻線,擊球後可以落在前場區。如果後排隊員在前場區完成進攻性擊球,在觸球時,球的一部分必須低於球網上沿。

6.攔網

攔網是指隊員靠近球網,將手伸向高於球網處阻擋對方來球的行動。觸及到球的攔網行動則完成了攔網。隻有前排隊員允許完成攔網,後排隊員不得完成攔網。如後排隊員將球攔回,則為犯規。如攔球到本方場區,則為本隊的第一次擊球。前排隊員的攔網觸球不算作本隊的一次擊球,因此本隊攔網後還可以再擊球三次。攔網時,隊員可以將手或手臂伸過球網,但不得影響對方擊球,過網攔網觸球應在對方隊員完成進攻性擊球之後。在一個攔網動作中,允許球迅速而連續地觸及一名或更多的攔網隊員。

7.比賽中的擊球

規則規定隊員的身體任何部位都允許觸球。但球必須被擊出,不得被接住或拋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彈,如果隊員違反了上述規定,則判為持球。

規則規定如果球先後觸及隊員身體的不同部位,則為連擊犯規。但是在攔網動作中,允許同一隊員或同一攔網中的不同隊員,在一個單一的動作中連續觸球。在球隊的第一次擊球時,允許隊員身體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擊球動作中連續觸球。第一次擊球指接發球、接進攻性擊球、接本方攔起的球和接對方攔回的球。而在本隊第二次和第三次擊球時,則不允許球連續觸及身體的不同部位。

規則雖然由以上三個部分組合而成,但它們是一個整體。我們在掌握每部分內容的同時,更要將三部分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規則,理解規則,以及更好地去執行規則。

二、羽毛球項目規則概述

羽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的運動項目,不受場地、年齡、性別的限製,單人對練,集體會戰皆可,這些特點,注定了羽毛球運動,將會成為大眾所容易接受的運動項目。打羽毛球,首先要了解羽毛球的比賽規則。

(一)羽毛球比賽的場地與設備

1.比賽場地

羽毛球場為長方形場地,按國際比賽規定,場地上空12米以內和四周4米以內不應有障礙物。單打的邊線,是在邊界的裏麵一條。雙打的邊線就是外麵一條。單打的前發球線,就是最前麵的一條線。後發球線就是底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雙打的前發球線和單打一樣,都是最前麵一條,後發球線是底線前的那一條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

2.場地區域大小

長度為13.40米,雙打場地寬為6.10米,單打場地寬為5.18米。球場上各條線寬均為4厘米,丈量時要從線的外沿算起。球場中央網高1.524米,雙打邊線處網高1.55米。

3.比賽場地的要求

球場界限最好用白色、黃色或其他易於識別的顏色畫出,任何並列的兩個球場之間,最少應有2米的距離,球場四周的牆壁最好為深色,不能有風。

4.比賽的器材與設備

羽毛球比賽的器材除在規則中規定的網柱、球網和比賽球外,還需準備下列設備:

(1)裁判台

裁判台要高於網高,要便於裁判員上下。

(2)量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