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難美性項目觀賽禮儀(3 / 3)

馬術比賽是理智的行為。對於焦炙的人,由於馬的存在,他們必須克製自己的脾性;而怯懦者,騎馬能夠帶給他們勇氣。由於人的身體和馬緊密相連,雙方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都能彼此感應。於是,人和馬的協調成為重點。馬的習性是順其自然,人也是一樣。

其一,在所有的馬術項目比賽中,騎手都必須盛裝。比賽時,騎手須穿燕尾服、戴高帽,在障礙賽時,要戴安全帽。男選手必須穿白色馬褲,女選手穿白或淺黃褐色的馬褲,同時著黑靴子。身為軍人和警察的運動員可以穿自己的製服。馬匹要配英式馬鞍,必須有雙重的韁繩,馬嚼子的直徑不能大於8厘米,馬刺必須是金屬的,馬刺的臂部必須平滑,馬的鬃毛可以梳理成辮子,但不允許有其他裝飾。

其二,在騎乘時,騎手要精神抖擻。腰部和髓部要保持平衡,上體自然放鬆且直立,雙手放低接近,但相互不接觸也不觸及馬,大腿和小腿連貫向下伸直,拇指向前,一手臂和關節靠近身體。騎手隻能用施壓和接觸的方法控製馬,而不能叱喝和喊叫。乏馬的表現應該是蕩興和警覺,耳朵向上直立或略向後,頭部穩定,尾部輕擺。

其三,裁判的哨聲響後,騎手要從標有A的地方騎馬人口進人場地的中心,在X處行禮致意。

其四,騎手要學會“放棄”。幾乎所有的競技項目都要求選手在比賽中堅持到底,輕易放棄比賽在某種程度上被視作體育精神的缺失,然而出於對騎手和馬匹的愛護,馬術運動卻鼓勵騎手在馬匹表現失常等情況下能“放棄比賽”。馬術比賽往往伴隨著危險,即使是在馬術運動水平很高的歐美國家,也經常會發生馬術事故。例如,2003年西恩·克裏裏在比賽中受傷死亡,成為英國和愛爾蘭地區第一個死於賽場的馬術師;2005年7月,英國著名馬術師湯姆·哈裏迪在一場障礙賽中,他的賽馬在跨越障礙時跌倒,哈裏迪因為身上多處受傷而死亡。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中,韓國47歲的馬術運動員金亨七在馬術三日賽中發生意外,頭部受到馬匹強烈撞擊,不幸身亡。所以出於安全考慮,在馬術運動中,“尊重騎手,愛護馬匹”較比賽的結果更為重要。因此,很多國外的馬術迷都會穿著正裝觀看比賽,有的女士甚至穿晚禮服。奧運會馬術比賽要求觀眾也要注意衣著整潔,不要過於隨便。

其五,觀眾要文明觀賽。眾所周知,決定馬術比賽成功的關鍵是馬願意聽從騎手的指揮,實現人馬合一的境界。要做到這點,一方麵要求選手要有高超的技藝,另一方麵還需要觀眾的配合。因為,馬匹是有靈性的活物兒,不是完全可控的機械,當馬匹受到驚嚇時就有可能變成脫韁野馬。因而,為了保持馬術賽場上良好的環境,觀眾必須文明觀賽,不以自己的言行破壞賽場秩序。例如,觀眾不要離開座位或騎在圍欄上觀看比賽,不要走到運動員出場的地方用手觸摸馬匹,不要高聲喧嘩,不要搖擺任何旗幟和飾品,更不要向場地內拋擲雜物。

其六,在馬術賽場,觀眾絕對不要對失利選手吝嗇掌聲。無論馬匹撞杆,還是拒跳,甚至摔倒了,在比賽停止以後,觀眾都要給騎手和馬匹報以掌聲以示尊重和鼓勵。

其七,一定要保持賽場的安靜,比如盛裝舞步賽是展示騎乘藝術的最高境界,所以對觀眾的要求也最為苛刻,有的比賽場地距離看台很近,尤其需要觀眾注意,如果看台上出現太大的動靜,可能會導致馬匹不願意到看台旁邊的區域進行動作展示,這將極大地影響騎手和馬匹的最後得分。

其八,看台上的觀眾拍照不能使用閃光燈,手機也要關機或設置在靜音狀態,尤其是不能搖擺任何旗幟和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