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耐力性項目簡介(1 / 2)

一、賽艇、皮劃艇項目簡介

(一)賽艇

賽艇是奧運會傳統比賽項目之一。賽艇是由一名或多名槳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運用其肌肉力量,通過槳和槳架簡單杠杆作用進行劃水,使舟艇前進的一項水上運動。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可以無舵手。

賽艇運動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進行,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受到大自然的沐浴,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心血管和呼吸係統功能,增強全身肌肉力量,調節神經係統平衡,有利於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賽艇運動員的肺活量在各項體育項目中占第一位,可達7000毫升,有人把賽艇運動稱為肺部體操。

賽艇比賽開始時,各艇在起航線後排齊。發令員發令後,各艇以最快的速度劃向終點,以艇首到達終點的先後判定比賽勝負。在天然水域比賽,天氣情況會對比賽成績產生影響,甚至前後兩組比賽時的天氣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比賽成績不具有絕對的可比性。所以,賽艇比賽成績沒有世界紀錄。

賽艇運動起源於英國。17世紀泰晤士河的船工們經常舉行劃船比賽。1715年為慶祝英王加冕,首次舉行賽艇比賽。1775年英國製定賽艇競賽規則,同年成立了賽艇俱樂部。民眾對這種比賽非常感興趣,觀眾較多。以後又逐漸增設一係列的比賽。

1846年英國人在艇舷上安裝了槳架,增加槳的長度,提高劃槳效果;1847年又將重疊板的外龍骨艇改裝成平滑的內龍骨艇,提高了賽艇速度。

1857年美國的巴布科克發明滑座,運動員劃槳時身體能前後移動,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1882年俄國人將封閉式槳栓改為活動式槳環,增大劃槳幅度。1890年英國製定類似現代的賽艇競賽規則。

1892年,在意大利都靈成立國際賽艇聯合會,當時有6個會員。當年舉行第一屆歐洲賽艇錦標賽。此後,國際賽艇比賽一直在國際賽艇聯合會的領導下組織進行。國際賽艇聯合會目前擁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協會。1923年國際賽艇聯合會總部由都靈遷至瑞士,從1997年起設在瑞士的洛桑。

1962年在瑞士舉行第一屆世界賽艇錦標賽,至1974年共舉辦4屆。從1975年起每年都舉辦一屆世界錦標賽。賽艇運動項目較多。目前,國際賽艇聯合會設立的世界賽艇錦標賽有23個項目,分4個級別。即:男子公開級、輕量級;女子公開級、輕量級。每一個級別又按運動形式分單槳和雙槳;按參加人數分單人、雙人、四人、八人賽艇;有些項目還分有舵手、無舵手。為了簡化,各項目名稱用字母、數字和符號的組合來表示:“M”為男子,“W”為女子,“L”為輕量級,數字為槳手人數,“×”為雙槳,“+”為單槳有舵手,“-”為單槳無舵手。因此賽艇運動根據槳手人數、體重、操槳方式及有無舵手,可分成8種賽艇比賽項目。

國際賽艇聯合會主辦的比賽還有世界23歲以下賽艇錦標賽、世界殘疾人賽艇錦標賽、世界杯係列賽和世界老將賽艇比賽等。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已將賽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由於天氣惡劣臨時取消。1900年第2屆奧運會上舉行了賽艇比賽,設6個單項。但當時的比賽規則不完善,比賽的距離、航道和比賽細則都不明確。1934年,國際賽艇聯合會規定比賽必須在2000米的直道上舉行,寬度至少可容納3條艇比賽。

由於奧運會設立賽艇項目,並設有較多單項,促使各國對賽艇運動高度重視,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曆屆奧運會賽艇比賽的項目已有多次變化。

從1976年開始,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賽艇比賽。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輕量級賽艇比賽及新規則被引入奧運會,男子、女子同時設立了輕量級賽艇項目,比賽仍為14項。

(二)皮劃艇

皮劃艇是一項運動項目,1924年作為表演項目進入奧運會,1936年,皮劃艇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72年,皮劃艇又增加了急流回旋項目。由於花費太高,該項目也在慕尼黑奧運會之後撤出了奧運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恢複了該項目比賽,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保留了該項目,而悉尼奧運會也舉行了該項比賽。德國、瑞典和前蘇聯等歐洲國家在靜水比賽中一直占有優勢。

皮劃艇分皮艇和劃艇兩個項目。皮艇起源於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所製作的一種小船,這種船用鯨魚皮、水獺皮包在骨頭架子上,用兩端有槳葉的槳劃動。劃艇則起源於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劃艇。實際上,這兩種艇都是從獨木舟演變而來的,因此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朝鮮、香港、澳門等地都把皮劃艇稱為獨木舟。

獨木舟是人類祖先在原始社會就已廣泛使用於漁獵和運輸的水上勞動交通工具。原始的獨木舟在世界許多地方發現過,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亞的印度和西歐的荷蘭。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湖州錢山漾、浙江餘姚河姆渡、福建連江、廣東化州等都出土過獨木舟或船槳的殘骸,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