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事物和心靈是平等的(1 / 1)

萬物的本性是由熱和冷、幹和濕產生的……人是從土中產生的,靈魂由冷、熱、幹、濕四種元素的等量部分構成。

--芝諾

現代科學在控製環境、預報天氣、增產糧食等方麵都有了廣泛收獲,科學還在幫助人們一步一步地征服著自然,人類掌握的物質財富越來越多,但是我們洞察自然和人生的目光並不因此就比我們的前人高明,成年人也不因為知識多而比孩子們更能深入自然和擁抱生活。美國作家愛默生發現,雖然太陽每天升起,大多數人卻都不曾看見過太陽,成年人就更是如此。對於成年人來說,太陽照亮的隻是他們的眼睛,但對孩子來說,太陽則透過他們的眼睛照耀著他們的心田。對於成年人,太陽像燈一樣照明,像暖氣一樣供暖;對於孩子,太陽和燈不一樣,和暖氣不一樣,太陽就是太陽。就像你是“人”,更是“你”。

從根本上說,事物和心靈是平等的。

人,你生活著;事物,它存在著。

人,誰能用準確的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說清楚你自己的悲傷和欣喜?事物的萬千氣息同樣不能被這樣的概念

我的太陽

所揭示。

當你說起你的悲傷或欣喜,我們都知道,那來自你的生命居住的地方,是你體驗到的,這時,我們會看著你的眼睛,你的嘴巴,你的麵容,你的雙手,你的姿勢,聽著你的話,更聽著你的聲調,你的語氣,總之接受你在此刻的全部表現,並被你感染,與你一同體驗你所體驗的,我們才真的知道了你的悲傷或欣喜。我們不會傻到僅僅靠聽一個“悲傷”或一個“欣喜”的詞彙去“理解”你。因為,你的悲傷或欣喜活躍在你的心靈裏,不藏在詞彙裏,詞彙隻是一層幹皮。

當科學征服了自然,事物被當成了玩偶被人們役使,被人們利用時,事物所具有的生命已經脫身而去,留在我們股掌之中的是它蛻下的皮,而事物依然並且隻能存在於它的生命裏。

我們的理性要求的是認識,是征服,在認識和征服中成為主人,以主人的身份安排我們的生活,安排萬物的地位,安排萬物與我們的親疏關係;我們的心靈是自由的,既不是自然的奴隸,也不是任何事物的主人,自由者渴望相遇,相知,在相遇和相知中被打動,在被打動時體驗生命的流動。

我們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都經曆過這樣的時刻,並且需要這樣的時刻。這就好像我們不僅需要房屋、食品和工具,更需要朋友、親人和禮物,因為這才是我們生命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