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人們在年幼的時候,大多會對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一種不可遏止的驚奇,這種驚奇催生了一連串不停的刨根究底的追問,這些追問往往是我們自詡為更智慧的大人們不耐煩回答或者其實無法回答的,因為它們來自未受俗世塵煙浸染的最幹淨的眼睛和心靈,所以與人們通常的認識相反,這些問題往往直抵本質,恰恰揭示了世界和人生本來的樣子!
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學問之一,哲學就像人生之初一樣,來自於人類對世界止不住的驚奇,因此與其說它是智慧的結晶,毋庸說是對智慧的永恒追求。在詞源上,“哲學”也正是“愛智慧”的意思。愛智慧,而不是已經實際擁有了智慧,正是這一點,卻恰恰決定了哲學成為智慧之學。就像蘇格拉底所宣稱的:我之所以智慧,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很無知。在這裏,承認自己無知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謙虛,承認自己學而有涯、學有不逮,等等,而是揭示了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真實生存狀況,那就是關於“人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宇宙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這些關涉人生意義和本質的重要問題,千百年來人們苦苦追尋,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在今天大部分成年人的世界裏,這些問題通常銷聲匿跡了,取代它們的是日常生活的繁瑣和困擾。形形色色的生計問題而不是哲學問題是成年人思考和探詢的主題。然而事實是,無論我們否認還是逃避,哲學問題始終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並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選擇。我們對人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乃至日常的行為處世等等,都是在自己的一套觀念係統的指導下進行的,這套觀念係統的來源可能非常複雜,有從小的家庭教育,學校老師的教導,朋友、同事的影響以及個人特殊的成長經曆等等,無論任何一套觀念係統,都包含著對許多哲學問題的反思和解答,比如“人是什麼”,“幸福是什麼”,“財富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真、善、美”,“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感覺可靠嗎”,“人的思維能夠認識世界嗎”等等。有些人覺得哲學離我們很遙遠,而且老是提出一些大而無當的問題讓人自尋煩惱,但其實哲學問題始終隱身於我們的生活,隻是我們對自己已經接受的觀念太過於熟悉了,以至於想當然地覺得一切理當如此、不得不如此、就是這麼回事!如果不是生活中突然出現什麼大的變故或者有什麼特別的契機,一般人是很少主動用哲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的。黑格爾曾經說過:“熟知非真知”,哲學就是對人們熟知而非真知的問題的反複思考。與成年人的世界相反,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所以孩子們往往能像哲學家一樣思考,思考世界上的大問題;與成年人在消費世界、世俗世界中尋找安慰奶嘴的做法相反,孩子們往往是直麵人生的,他們的追問比我們更直接、更勇敢、更純粹,因此與人們通常的認識相反,孩子們往往比大人更接近哲學,更有智慧。
夜闌人靜時刻撫心自問,驚悚於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追問自己一生何為,意欲何為,幾乎是每一個人曾有過的經曆。所以,不管我們是逃匿還是嘲笑哲學思考,那些最古老的哲學問題的糾纏始終是人類不可擺脫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