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其他財務費用(1 / 1)

一、現金折扣

(一)現金折扣決策控製

1.現金折扣決策的基本原則。

公司銷售部及應收款項催收工作負責人在決定是否向購貨方提供現金折扣時,在不會產生呆壞賬的情況下,必須衡量加速收款所獲得的收益是否足以彌補提供現金折扣的成本。必要時,可尋求公司財務部經理的協助。

(1)如果公司因缺乏資金而需加速回款時,則需比較其他低成本融資方式所產生的成本與現金折扣成本之間的高低。

在不會產生呆壞賬的前提下,若存在一種比現金折扣成本低的融資方式,則應放棄提供現金折扣。

(2)如加速收回的款項用於短期投資,則需衡量該項投資的保守預期收益是否高於現金折扣成本。

若投資的保守預期收益高於現金折扣成本,則應選擇提供現金折扣。

2.現金折扣的決策分析。

控製現金折扣損失的重點在於通過差量分析,合理設置折扣期限及相應的現金折扣率。

所謂差量分析法,即計算方案改變所引起的差量收入與差量成本,以計算差量收益。如果差量收益為正,則方案改變是有益的。

3.對設定後現金折扣進行審查。

現金折扣設定後,應提交銷售部經理、財務部經理共同審核,以確保公司以最小的現金折扣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加強對現金折扣使用的審查與監督

(1)經銷售主管審核後,現金折扣提供方案需提交給銷售部經理共同審批確定。

(2)未經公司高層審批確認,銷售人員不得私自向購貨方提供現金折扣,由此給公司造成的損失,銷售人員自己負責。

(3)銷售人員如若向購貨方提供現金折扣,需向銷售主管提出申請。需使用現金折扣的購貨方,必須是公司的授信客戶。

(4)經銷售部經理審批確定後,銷售人員方可向購貨方提供銷售合同中注明的現金折扣條件。

二、彙兌損失

(一)彙兌損失的定義

在本方案中,彙兌損失主要是指公司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等業務時因彙率波動而出現的損失。這種損失是由於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幣負債與人民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不同而造成的。

(二)彙兌損失的控製措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公司在開展外幣業務時,可以采取下列五種措施。

1.根據彙率走勢及時調整進出口業務結構。

撇開國內外價格的差異、進出口關稅稅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公司可根據彙率的預期走勢,及時調整進出口業務的結構。

(1)當預期人民幣彙率會降低時,應減少原材料進口,增加國內采購量,同時增加產品出口。

(2)當預期人民幣彙率會走高時,應多進口原材料,增加內銷量,減少出口量。

2.合理運用外彙理財產品(如外彙結構性存款)。

外彙結構性存款是指公司根據自身對某種貨幣彙率波動的把握,通過期權組合,在承擔一定利息損失風險的前提下,與銀行簽訂的一份《存款協議》,以爭取獲得比定期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

對本公司而言,因外幣結算量較大,如若趕上其中某種貨幣貶值,即會帶來無法控製的巨大損失。公司與銀行辦理外彙結構性存款後,既可通過存款利息收入來衝減彙率下跌所造成的損失,也分散了國際金融市場上外幣價值不穩定的風險。

同時,外彙結構性存款的期限可長可短,這樣就有利於公司在獲得資金收益性的同時,還收獲了資金的流動性。

3.提前或推遲結算。

公司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付賬款,如果該外幣屬於強勢貨幣,即該外幣預期會升值,則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以減少或避免彙兌損失;如果該外幣是弱勢貨幣,即該外幣預期會貶值,則公司可采取延遲付款的策略,以減少彙兌損失。

公司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收賬款,若該外幣為弱勢貨幣,則應盡可能將收彙時間提前,同時確定收彙金額和收彙日期,並在出口合同中加入彙率風險條款。

4.合理選擇進出口業務結算使用的貨幣。

(1)出口業務盡量使用強勢貨幣,在信用證結算的方式下可以通過銀行押彙的方式提前收回資金。

(2)進口業務盡量使用可兌換貨幣中的弱勢貨幣,也可采用即期外彙買入的辦法。

5.運用外彙品種組合策略。

外彙品種組合策略即按一定比例持有歐元、英鎊、美元、加幣、澳元和其他貨幣,以及不同幣種的各國政府短期票據或外彙衍生產品,通過幣種的權重配置,實現本公司外彙組合的幣種配置在最大限度內貼近人民幣參考的外彙籃子,以便分散不同貨幣的彙率風險和降低彙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