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去流浪,一個人背著包,為了想象的愛情與美麗的青春,去流浪。在我年少時,曾經有過一次流浪的經曆,那是和一個女孩,她對我說:我們什麼都不管,就我們兩個,去流浪。
十六七歲的年紀,懷著詩一般的夢想,去流浪。我被她牽著手,穿過校園的林蔭道,越過後牆,外麵停著一輛自行車,她載著我,沒有人知道,我們進行了一天的流浪。去的地方不遠,女孩載著女孩,一個短發一個長發,沿著小河,一路上誰也沒有說話,兩個人,一條路,就這樣仿佛永遠走不到盡頭。她對我說:你知道流浪的意義嗎?你看天空的鳥,它似乎永遠都不知道疲憊。在你的眼中,它一直在飛翔,其實是在流浪。我想做一隻沒有腳的鳥,離開大地還有天空,我的翅膀帶我飛,飛到哪裏就是哪裏。如果有一天我停下來,那就是我的死期。
她是一個有著憂鬱情懷的人,寫許多美麗的詩。時隔多年,我已和她失去了聯係,卻依舊記得她說的,你看天空的鳥,它似乎永遠都不知道疲憊。在你的眼中,它一直在飛翔,其實是在流浪……我就是那隻流浪的鳥。
對於流浪,我將它珍藏在少年時代,那是一段痛並快樂著的青春,獨一無二。我對自己說:看吧,你的青春,樸素而平凡,美麗而孤寂。你看起來和別人一樣,卻在你的心裏寫一首遙遠的詩。你愛著身邊的人,心中卻惦念一個遠方未曾謀麵的人,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來自哪裏。你渴望一場流浪,攜著你寫的書,穿著長裙去找他。他在夢中伸出一隻暖如葵花的手,值它凋零的時刻,仿佛邀請,又仿佛在等待。他對你說,你,願意跟我去流浪嗎?沒有了,再也沒有可能了,就像我愛的三毛一樣,我失去了我的愛人。
“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到天涯,到海角,算不算遠?問一問你的心,隻要它答應,沒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麼遠。”
聽著三毛的《遠方》,不知這一生,我們的愛人在何方,我們又在何方。三毛是我最愛的女子,有別於作家與偶像,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這樣一個美麗孤獨的女子,令我心動又心痛,忍不住隨她而去。
我十四歲時,嚐試過一次沒有成功的自殺,原因說出來沒有人願意相信,因為三毛。她十三歲時曾割腕自殺,被人發現獲救。我不知道三毛為什麼自殺,小時候我就愛看她的書,她編劇的唯一一部電影《滾滾紅塵》,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印象非常深刻。我迷戀三毛,迷戀這個遁走遠方的女子,所以我學她自殺。
我至今都記得,手腕上流了很多血,染紅了身下的白床單,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醒來血已經流幹了,我還活著。自那之後,我沒有再動過輕生的念頭。我對自己說,十四歲以前,你的命是你的。十四歲以後,你的命是別人的。如果沒有人奪走你的命,你就要好好地留住它,再也不能舍棄。
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裏,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我欣賞三毛的勇氣,更欣賞她的看透。她是一個執迷紅塵卻又看透紅塵的人,她的身在大海中漂泊,心卻在岸上觀賞日落與潮汐。你永遠都不知道她的眼睛看向何方,你看她,她看向天空,那裏有她遺落的一顆星。
流浪的人總是孤獨的,可芸芸眾生又有哪一個不孤獨呢?抬頭看天,天空依舊孤寂冷清。長星冷月照無眠,外麵的人都在很燦爛地談笑風生,的確是萍水相逢之人。
有人說,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我說,因為流浪,青春才有了飛揚張弛的意味。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美麗的孤兒,我們都帶著孤獨去流浪。之於我,之於你,之於三毛。三毛是一個寂寞的女人,也是一個脆弱的小孩。她為什麼要給自己取名“三毛”呢?那是因為她渴望像《三毛流浪記》中,那個天真、堅強,笑起來給人溫暖與力量的孩子,三毛,她希望像那個孩子一樣,永遠純真,永遠流浪。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裏花落知多少。
這首《夢裏花落知多少》你一定讀過,也一定記得。這是三毛回憶她死去的丈夫荷西時唱的一首歌,六年,他們在一起六年,相愛了六年。什麼是天荒地老,什麼又是生死相隨,向來在小說中讀到的故事,被三毛一筆一筆真實地寫出來,多麼令人羨慕。可是那個她愛的人去了,她一遍一遍親吻著墓碑上的字,荷西·馬利安·葛羅,痛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