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者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狀態對於人的壽命有極大的影響。根據調查統計,健康長壽者的心理狀態大多有以下的特點:
1.心胸豁達
根據調查,長壽者大都心胸開闊、不易發怒、性格豪爽、為人熱情、樂於助人,辦事爽快輕鬆、說話詼諧風趣,同時又很善於工作。擁有豁達的心胸,自然容易長期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有力地保護大腦機能,調節神經係統,促進內分泌係統、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免疫係統等正常功能的良好發揮,使機體達到最佳狀態。隻有如此,才能延緩髒器的衰老進程、減少疾病、延年益壽。毋庸置疑,心胸狹窄、憂愁多者,患病機會多;而心胸豁達、樂觀向上者,患病機會少。其實這也是盡人皆知的常識。
2.情緒穩定
長壽老人大都十分注重調適自己的情緒,使中樞神經處於相對穩定的良好狀態,進而協調機體的生理功能。95%以上的長壽老人情緒安定、適應能力強,經受得起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不良刺激或創傷,也善於自我控製,能夠很快恢複心理平衡。
3.熱愛生活
許多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大都長壽,一般到了八九十歲仍能生氣勃勃、精力充沛、勤奮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具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奮鬥目標。另外,有著科學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精神、有規律的生活,能使他們身體的各器官處於良好的狀態,衰老緩慢,長壽百年。
4.知足常樂
調查資料還表明,許多長壽老人都是心地善良的賢妻良母、良夫慈父。幾乎從不發怒,也不奢華,勤儉樸素、尊老愛幼,與家人和他人和睦相處而安樂,盡到自己的社會與家庭責任而後快。和善嫻靜、知足常樂的性格,使他們的軀體內部環境長期保持平衡有序的狀態。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就有這麼一位長壽老人。他目光有神、聽覺敏捷、口齒清楚、舉止穩健,滿頭白發卻很有光澤,還可以操持家務,並下地幹些農活。此人雖然家境貧寒,但從不怨天尤人,為人心地善良,無憂無慮,總是笑容滿麵。
5.愛好廣泛
許多長壽者都愛好棋琴書畫。棋琴書畫,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情愉快;而人有所追求,也就時常動腦思索,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藝術的熏陶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可以鍛煉身心,令人長壽。例如我國享有盛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啟功先生,近90高齡時仍堅持每天寫字、畫畫和工作,並十分樂於和師範大學的學生們交流。他老人家於2005年辭世,牽動了億萬人民的悲傷之情。再比如著名大畫家齊白石常說:“一日不學,苦混一天。”他堅持每天學習,收獲一點就覺得心慰意得、樂在其中,活到97歲高齡。
6.剛毅耿直
那些事業心很強的長壽者,具有秉性耿直、堅強剛毅、坦率直爽、忘我無私的共同特點。剛毅耿直、忘我無私、胸襟豁達、樂觀向上的人,神經係統有較強的協調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驟變,有利於長壽。正如北京大學著名教授王力所說:“不斤斤計較小事,不苛求於人。這樣,對自己所交往的上下左右的人,乃至家庭,都會有一個比較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客觀上反過來又促進了自己的心情舒暢、身體健康。”
7.笑口常開
長壽老人大都精神舒爽、笑口常開。笑是一種簡單而又愉快的運動,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髒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動,神經、骨骼和肌肉得到放鬆,且可驅除憂愁煩惱,減輕精神壓力,抒發健康的感情,進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使人長壽。
保持最佳心境的五個處方
1.善於控製個人情緒
每個人的情緒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其有時好,有時壞,有時波動如浪,有時平靜如鏡。因此,必須學會控製情緒,特別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不良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使之不再擴展、蔓延,以至釀成災禍。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注意用“理智調劑”。心理學認為,人們發脾氣,吵嘴打架,往往是感情衝破理智的大門造成的。因此,凡事應該三思而後行,否則容易造成對方不理解,出漏子,形成突發性矛盾,導致倉促之間失去理智的平衡。萬一遇到“頂牛”時,首先要善於壓“火”,要顯示出自己的大方,有氣節,不失高尚的人格。其次,要善於“退卻”。以“退”為“進”的“退卻”,是消除“戰火”的積極心理因素。
2.胸有宏誌,胸襟坦白
平常與人交際勿做“兩麵人”,心緒就會好得多。事實證明,在現代交往中,胸懷開闊,以信求實,以實求信,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很少。而一旦出人意料地碰上“鬼叫門”的事,由於心中沒“病”,情緒平和,也會安然處之。“鬼”明白了,也自會退卻。
3.學會“自思”
“自思”的方式有三:一、以日記形式回憶一天的生活,這是“思維自我淨化”的一個冶煉過程。用這種方法自我“冶煉”,久而久之,便會塑造出一種善於“克己”的高尚道德。而這種“道德”,也正是穩定心態的支柱。二、麵壁,實際上是思維的“新陳代謝”。它比日記形式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想像得更多、更遠、更廣闊。如果將這種方式與日記方式結合並用,亦思亦記,有想有錄,“淨化”效果會更佳。三、開卷自珍,即學習一些與個人職業、交往、生活等方麵有關的報刊資料、影視錄像等等。夜靜之際,“開卷──明目──陶冶”,無異於“自我提純”。它不僅有助於心境一步步提高,也會豐富知識,洞開視野。
4.處理人際關係要有一個“好尺寸”
所謂“好尺寸”,是指善於學習、仿效他人之長。這不但能使你與周圍的人們形成和睦的氣氛,有利於最佳心態的培養與穩固,也容易把周圍的事情處理好。相對言之,對別人的缺點,除了自己應該警惕之外,應盡量把握好“揭短”的尺寸──尤其是對那些缺乏涵養道德,且又心地狹隘、自高自傲的人,“揭短”的最好辦法是“不覺處葉綠花紅”──在不知不覺中感化掉對方的痼疾。
5.把自己放到一個高雅文明的天地中去
交友結誼,要注意禮貌;參加社交,要注意文明;一言一行,要注意高雅。高雅的氛圍,才會產生高雅的心境。如果你在高雅明潔的環境中培育了友誼,聯絡了感情,那麼你也會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最佳心境。
創造快樂的六個秘籍
1.不妨用一下“精神勝利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衛機製。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人意時,在你因經濟上得不到合理對待而傷感時,在你無端遭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鬱鬱寡歡時,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調適一下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祥和、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2.難得糊塗
這是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糊塗”一下,無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這層保護膜,會使你處驚不亂,遇煩惱不憂,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各種生活中的緊張事件。
3.隨遇而安
這是心理防衛機製中一種心理合理反應。培養自己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遇事總能滿足,煩惱就少,心理壓力就小。古人雲:“吃虧是福。”生老病死,天災人禍都會不期而至,用隨遇而安的心境去對待生活,你將擁有一片寧靜清新的心靈天地。
4.用幽默裝點人生
這是調和心理環境的“空調器”。當你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能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5.宣泄積鬱
心理學家認為,宣泄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傷憂鬱時,不妨與異性朋友傾訴;也可以通過熱線電話等向主持人和聽眾傾訴;也可進行一項你所喜歡的運動;或在空曠的原野上大聲喊叫,即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泄積鬱。
6.音樂冥想
當你出現焦慮、憂鬱、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時,不妨試著做一次“心理按摩”——音樂冥想“心理按摩”——音樂冥想“維也納森林”,坐“郵遞馬車”……
讓大腦去“散步”!
人們經常抱怨,自己的腦子總是胡思亂想,盡想一些沒用的東西。實際上,就像人的心髒在一刻不停地跳動那樣,隻要人活著,大腦就會一刻不停地思維。不論所想的內容是否有用,大腦總在不停地想著各種事情,即使睡眠的時候,還會做夢呢!
工作或學習時,大腦所進行的聯想是一種有目的的、受意誌控製的聯想。在意誌的控製和支配下,聯想可以幫助人解決許多具體問題。當你忙完了一天的事情、躺在床上快要睡著的時候,大腦從一天的緊張工作學習中擺脫出來,這時大腦會暫時失去意誌控製而毫無目的地、天南地北地“胡思亂想”,你也就在這“胡思亂想”中漸漸睡去。這種沒有意誌控製的“胡思亂想”,就是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除了可以在睡前出現外,還可出現在白天。例如,當你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急著要做的時候,可能會暫時閑下來,坐在那裏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自由聯想狀態。這時你或許會給自己編一段故事,故事中的你變成了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或變成了一位武功高強的大俠,這常被稱作“白日夢”。自由聯想有時還會出現在上課的時候,如老師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你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便開始了自由聯想,眼前好像真的出現了月光下的蓮花,四周靜極了,耳邊隱約響起了秋蟲的呢噥……猛然驚醒,發現自己剛才竟然在聽課時“走了神”。
盡管你經常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而進行著有意誌控製的、有目的性的聯想,可隻要稍有空閑,大腦就會自動進入無意誌控製的、無目的性的自由聯想狀態。自由聯想占去了你每天相當多的時間。但是,自由聯想絕不是在浪費時間,也並非是沒有規律的、沒有邏輯的“亂想”,它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自由聯想並非完全沒有意義。它常常表達了你內心的深層願望。這些願望在平時忙起來的時候是不被意識的。所謂沒有意義,是人們太急功近利了,隻要眼前用不上的,就認為是沒意義。而實際上,自由聯想的事情常常是你真正關心的事情,是與你的生存現狀休戚相關的最重要的事。比如,一位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走神,而每次走神時,又總是在想:人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什麼一定要參加高考,人為什麼活著?雖然想這些問題對當時聽課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可誰能說想這些問題,對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是沒有重要意義的“胡思亂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