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做餐桌上受歡迎的孩子(1 / 3)

誰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是個人見人愛人人誇獎的乖寶寶?

於是我們送孩子上興趣班,希望他能多才多藝;送孩子上補習班,希望他成績優秀;買給他很多書,希望他博學多才;帶他去旅遊,希望他能見多識廣……

但是我們想不到,再多的努力卻會被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擊潰。

美食當前,孩子的一舉一動發自本心;眾目睽睽,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被對方看在眼裏,默默評分。餐桌上的言談舉止,比任何精心設計的展示更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是我們對孩子的期許,然而因此忽略了最基礎的教育何嚐不是舍本逐末的一種呢?

受歡迎,其實很簡單,它未必要求孩子多麼聰明多麼懂事多麼會說話,三十分鍾內有教養的行為足以說明一切。

讓我們從小處教起,做起吧,一個能在餐桌上受歡迎的孩子,必定是一個任何時候都能受歡迎的孩子。

第一節 老生常談說浪費

主角:我的兒子

年齡:12歲

周末送兒子和小龍去拓展訓練,兩個小家夥非常興奮,一路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拓展訓練是近年來新生事物之一,一大群人用遊戲的方式鍛煉團隊精神、信任、勇氣等等東西,以往是公司用於集體培訓,現在也將服務延伸到孩子身上。

孩子們在裏邊玩得非常開心,圍欄外站滿了我一樣的家長。孩子們經過了幾個遊戲開始混熟成了朋友,家長們站了一會也開始相互搭訕閑聊。

“那個是我兒子。”

“那是我兒子,黃衣服那個。”

“看見沒,我兒子跑在前麵了。”

“哎,我家閨女向來體育不好,帶她來鍛煉鍛煉。”

諸如此類的對話隨處發生著,我也和身邊一位太太聊起來。

說實話,我有些羨慕她,因為她兒子各項能力都很強,在好幾個遊戲中遙遙領先,惹得眾人議論紛紛,語氣裏都是佩服羨慕。而我兒子則處於中不溜秋的名次,半天也沒人注意到裏邊還有個天藍衣服的小帥哥。

歡樂時光總是過得很快,鍛煉結束了,大家各自散去。我帶著兒子和小龍隨便在附近找了一家餐廳坐下吃飯,想不到剛才那位受人注意的小孩和他母親也進來了,我向她點頭致意,看他們落座在我們不遠處。

提起這位小孩,兒子和小龍也挺佩服。可是一會兒上菜了,發現這小孩竟是個浪費大王,一邊在盤子裏挑揀著吃一邊把不吃的東西扔到地上。有一道烤饅頭,他吃了外邊酥脆的皮後就直接扔掉,不一會桌上就堆了一大堆白色無皮饅頭。

“媽媽,他好浪費。”兒子壓低聲音對我說,語氣有些不屑。

我看看那對母子,眼光裏已經沒有剛才那番羨慕。在這個以節約為美為傳統的國家,浪費從來都是受到鄙視的。然而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意到孩子各方麵的教育,送他們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學各式各樣的才藝,還要參加右腦啊、人際關係啊、戶外活動拓展的訓練,卻忘記了教給孩子一些最基礎,最根本的東西。

或許他們認為這些不值一提,或者顯得“老土”,遠沒有情商啊、第六感啊之類的名字來得吸引,但是這些老生常談卻構建著所有的基礎:孩子的品德基礎,別人對孩子看法的基礎。

不管你的孩子多麼出色,隻要他在餐桌上有浪費的行為,絕大部分人包括其他小孩都會注意到這一點,並且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他再輝煌的成績都會被這個壞印象抹殺地一幹二淨。

我想,沒有一個爸爸媽媽願意看到這一點。

讓孩子不浪費的三大方法

反複灌輸。關於浪費的概念就像是數學中的公理,其實沒有太多道理好講,靠的就是大家約定成熟的看法。在飯桌上月月講,天天講,頓頓講,務必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這個這個餐桌禮儀的基礎。

眼見為實。帶孩子去看看關於勞動、饑餓方麵的展覽、書籍和視頻,讓他了解到餐桌上食物的來之不易與珍貴,明白浪費為什麼可恥。

嚴厲懲罰。對於孩子的浪費行為及時製止,嚴厲懲罰,他才會對此影響深刻。偶爾讓他挨挨餓,或者吃點自己扔掉了的東西,都會讓孩子印象深刻。

聰明媽媽智慧書

拓展訓練是通常在野外進行,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勵誌教育和生存能力等主題為主的培訓活動,對孩子潛能開發和人格心智培養都有一定好處。

尤其是出生城市忙於學校家庭奔波,很少吃苦的孩子,這種活動能讓他親近自然,學到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嚐試在一個新集體中生活,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要學會甄選拓展訓練中的魚目和珍珠,從聲譽、經驗、適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等方麵出發比較,否則參加一些資質較差的公司組辦的訓練並不能搭成預期的效果,還容易讓孩子在訓練中受傷。

第二節 軍事化管製的奇效

主角:我的兒子

年齡:12歲

兒子不是個討厭的小孩,但是在餐桌上有時候難免有些不好的小習慣,比方說開飯了卻在沙發上坐著看電視不肯幫忙分發碗筷,吃菜的時候挑挑揀揀,吃飯有時會咀嚼得太過大聲……所有這些問題,我都不覺得有他喜歡吃飯說話得嚴重。

因為其他的問題都是禮貌,後者卻可能危及兒子的生命。所以不得不找個方法讓他改正。

但是家庭的氛圍卻並不利於我的行動,分發碗筷時說說笑笑,聊著彼此一天的見聞,似乎和進餐也沒有太明顯的分割,怎麼就能一下子停住話題安靜吃飯呢,自然是延續閑聊,邊吃邊說。

那天看一部關於軍隊生活的電視劇,看著那些紀律嚴明的軍人吃飯時候幾聲號令就坐下安靜吃飯,幾千人不吭一聲,不由靈機一動。

“我們吃飯的時候來實行軍事化管理好不好?”我和兒子商量。

“好啊。”兒子覺得這是個有趣的遊戲,一口答應下來,想了想又提出條件“我要當司令,你和爸爸當士兵。”

士兵就士兵唄,隻要方法有效,難不成我還和兒子爭一個遊戲裏麵的官職大小?何況一個人職位越高,責任越大,兒子現在身居高位,自然就要以身作則,效果反而比我來說教更好。

於是吃飯的時候就成了這個樣子:

我看菜做得差不多了,就通知兒子遊戲開始。

兒子立刻站起來發布司令:“現在,準備吃飯。一號士兵,你和我跑步進入廚房,協助二號士兵布置餐桌。轉身,跑步,走。”

然後他和老公就來到廚房分發碗筷,把做好的菜端上桌,然後坐在桌旁等我收拾幹淨一起吃飯。

看我坐下了,兒子又宣布:“全員到齊,現在吃飯!端碗,不準說話,做到快靜齊!”然後神情嚴肅地端起碗,埋頭吃起來。

有了這個“開始”的號令,我們自然沒人主動聊天。整個餐桌鴉雀無聲,十分鍾結束戰鬥。

我開始嚐到這樣做的好處了:吃飯再沒人說話,大家專心品嚐菜肴對我的手藝讚賞有加,兒子對吃飯更加積極……至於失去了飯桌上聊天的輕鬆氣氛又有什麼關係呢?十分鍾就能結束一頓飯,剩下多少時間不夠聊

如何增加一頓飯的儀式感

如你果希望訓練飯桌上的好習慣,那麼一定要把吃飯和平時生活隔離開來,才不會因為慣性將不該出現在飯桌上的活動帶到飯桌上。也就是說增強一頓飯開始的儀式感,讓孩子意識到這是另一個特殊時段,需要加強相關事項的注意,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孩子良好的餐桌習慣。

有一個小小的儀式。飯前舉行一個小小的儀式,如基督教徒的感恩,會有效地突出吃飯時間。

讓孩子宣布開飯。讓孩子親自宣布開飯,使他對自己的權威有一種期待,自然加強了對吃飯的重視。

等所有人落座後再吃。些許等待可以讓心理變得更平靜,等待的沉默會將吃飯時間與其他時間隔離開來。

等所有菜上齊後再吃。比起來一個菜吃一個菜,這種方法更能讓人意識到“條件滿足了,可以吃飯了”,從而在心理上做好吃飯的準備。

聰明媽媽智慧書

吃飯說話看似小事,但卻暗藏危及。

因為人在說話的時候為了發聲,氣管打開,如果在這時候咀嚼吞咽食品,很容易就把食物嗆入氣管,如果不能及時取出可能因為阻礙呼吸而導致生命受影響。孩子生性好動,愛說愛笑,有的長輩也喜歡在飯桌上逗弄孩子,所以這種危險非常常見。

即使沒有食物進入氣管,但是吃飯時候說笑會讓大量氣體和食物一起進入消化道,造成腸鳴、腹脹、腹瀉和消化不良的問題。

另外,吃飯時閑聊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所談的話題上,消化液分泌不足,也會影響消化。

第三節 高帽子最好用

主角:我的兒子

年齡:12歲

去接兒子的時候遇見小龍媽媽,對方拉著我訴苦說小龍大約是進入了青春叛逆期,怎麼說說什麼他都不愛聽,不但繼續我行我素,還有意做出相反的事情示威。

比如吃飯吧,叫他吃飯的時候別翹二郎腿,別吃得啪啪作響,別光盡著自己喜歡的菜吃。可是小龍偏偏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還眼睛一翻一翻挑釁似的看著他媽媽。

“這孩子我真是沒法管了。”小龍媽媽歎息,“真是個討厭的孩子,就不能跟那些好孩子學學?像你們家孩子就不錯啊。”

我從小龍媽媽這話裏聽出點門道:“你平時就這麼教育小龍?”

“是啊,他做得不對我就批評他。怎麼,有問題?”小龍媽媽聽出我話裏有話,但卻不解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然,現在不都強調賞識教育嗎?”我說,“你回去試試多表揚他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點不同。”

過了幾天小龍媽媽給我來電話:“真神!我就隨口表揚了他幾句,這幾天他居然很自覺地去改那些壞習慣了。”

那天回到家,小龍媽媽說了個謊:“今天遇見某某媽媽了,她誇你上次去她家吃飯非常有禮貌。尤其是拿筷子的姿勢很優雅,不像有些小孩拿筷子跟抓螃蟹一樣。”

一直處於被批評被教育地位的小龍對突如其來的誇獎有點不適應,神情有些驚奇,有些得意,還有些羞澀。隨後他摸摸自己的頭,嘟囔了句什麼躲進自己的臥室了。

小龍媽媽不知道這到底是有效果還是沒效果,等到吃飯的時候,她發現小龍居然文雅了許多,沒有像前幾天那樣故意把飯吃得啪啪響。尤其是用筷子夾菜的姿勢,簡直可以用優雅矜持來形容。

原來孩子真是經不得誇。小龍媽媽暗想。

於是這幾天隻要小龍飯桌上哪做得好,小龍媽媽都會立刻指出來,或輕描淡寫地誇獎,或者大呼小叫地表揚。

“小龍今天吃飯很安靜嘛,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