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三層:社交的需要(3)(1 / 2)

虎落平陽與犬“戲”

老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多少帶些自嘲,其實也有自我推卸責

任的意味,好像自己沒有混好,都是別人造成的,把自己打扮成無辜的“強者裏的受害者”。一個人在一個場合裏、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地位、角色變化,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去把握,甚至態度決定一切。老虎,獸之王,本該有王者之風範,不管在哪裏,內心應該是驕傲與自信的,這樣就不會因為場景的轉化而弱化內心的力量,一個心靈力量強大的人,是不會或者不容易被他人欺負的,因為他有內在威懾力,而不是靠盔甲、官銜、稱號與天時地利來支撐、架構他的權威。這是其一。

其二,真正的心靈王者,是可以放下所有的架子,是謙虛溫厚的,身上不長刺頭上不長角的,這樣的人,集親和力、感染力、感召力於一身,通融一切,談笑間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困難。所以,真正的虎王在狗的地盤裏是不會畏懼的,而是坦然的,親切的,自然也就會讓狗感到如沐春風,舒服之中接受老虎散發出的魅力磁場,於是打成一片,於是握手言歡……不管在何時何地,兩者之間角色較量、關係性質的把握與定位,往往取決於心靈強大的一方。所以,虎落平陽是“互戲”還是“被欺”,關鍵還是看虎的表現與態度,而不是狗。同樣,在社會裏,人與人之間都要存在關係的,但是到底是什麼關係,親密或疏離,友善或競爭,仇恨或和平……都取決於當事人雙方,而且心靈力量強大者稍占上風。如果你能主動給兩個人的關係注入自己想要的內容,那麼就不會被動地成為“關係”的奴隸。如同老虎落入平原,不要被動去接受狗賦予的兩者關係,而是應該繼續帶著王者的胸懷、氣度去感化對方,在對方接受你的善意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老虎預設的平等角色定位。

環境是人造的,特別是社交環境,不要帶著弱者或者阿Q式的“強者被迫害”的偏執心理,而是主動示好,那麼就可以取得社交先機。狗本是弱勢的一方,老虎是山林之王,落入平原後,雖然沒有了叢林的蔭護,失去天時地利,但是如果它能放掉往日架子又不心虛,應該很容易贏得狗的喜歡,而不是被欺淩。中國人的思維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被迫害”心理,其實,隻要你帶著平等、彼此尊重的心與人相處,不管在哪裏都可以如魚得水。

還有一點,“遷徙文化”在農耕時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傳統農業文化裏,一般都喜歡老死在家,鄉土觀念特別強烈,主客心態分明,在家是老大,一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就要拜“地頭蛇”為王……不像美國那樣的“車輪上的民族”,他們很少有先入為主、先來後到的心理,所以中國虎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了狗的地盤,就習慣性自卑、膽怯起來,哪怕它是動物之王。現在,我們社會進入了一個大變革的“地球村”時代,遷徙頻繁,四海為家,一個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