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人離開後,鄒家眾人便都將矛頭對準了鄒建軍。老大鄒建國,自認為是長孫,將來要給父母養老的,理應繼承家裏的大多數財產,而弟弟鄒建軍的做法,基本算是“殺雞取卵”,把大姑家的這個資源給一次性用光了,所以他的意見最大,當然他本人礙著老實本分的名聲,自己沒有出麵,而是讓自己的老婆馬琴帶著兩個孩子出麵在爺奶父母麵前哭訴。

馬琴哭訴的理由很明確:一是給二弟建軍準備這麼多的彩禮不公平,當年娶她進門彩禮隻有十塊錢,要是給二弟花五十塊娶媳婦,也要再補給她四十;這第二點嘛,就是二弟拿了三百多塊錢買了工作,就算不給老大花同樣的錢買工作,也要給老大同樣多的錢,做人長輩的,就算不能一碗水端平,也不能偏心太過了!

鄒家四世同堂,這樣鬧騰自然有人來看笑話,至於後麵鬧的結果如何,王老太太帶著兒子兒媳一路趕回家,哪裏管他鄒家怎麼個鬧法!

一行三人到了青岡縣城,已經半下午了,羅氏做主讓老二到國營飯店買了幾個青菜包子,要了三碗白開水,就這樣簡單吃了一頓午飯。

吃了午飯沒等多久,剛好趕上回市裏的班車。老太太一路上也不理鄒麗芬,王洪茂看母親還在氣頭上,也不敢說什麼。

王瑤瑤自己宅在家裏一整天,倒是效率很高的看了不少的書,到了傍晚的時候,看到羅氏帶著便宜父母進門了,臉色都不好看,便知道肯定是在鄒家惹了一場氣生,她也不想自討沒趣,主動去問到底怎麼處理的。

王老太太羅氏回到家,便打開廚房鎖櫃,拿出晚飯的定量食材,喊王瑤瑤出來做飯。自從離開鄒家大門,羅氏愣是連個眼角都沒給過鄒麗芬,這是徹底無視她了。

王瑤瑤聽到老太太喊,便來到廚房,依照老太太吩咐的,晚上做全家人的飯菜,一大鍋地瓜粥,一鍋青菜炒豆腐蝦米,鍋邊貼二合麵的鍋貼。

她覺得雖然給這麼多人做飯,但隻是量大而已,簡單好做的很。

在現代的時候,她因為留學,人在國外,懷念家鄉菜,也被逼的能燒一手還算是地道的中式菜肴。

王瑤瑤把飯菜做好沒多久,家裏其他人便陸續回來了。

先是堂哥帶著兩個人回來,幫忙送了雞鴨回來。三個人,每人車上綁了十隻活禽。

堂哥王海軍,在門口喊老太太:“奶,十隻雞,二十隻鴨,都送來了!”

羅氏:“雞鴨都多少錢啊?怎麼算錢啊?”

送雞鴨的兩人,一個嘴巴利落的叫孔二,另外一個看著憨厚老實的叫劉順子。

孔二很客氣:“您是王幹事的奶奶吧,這王幹事幫了我們大忙,這雞鴨我們本來不打算收錢的,王幹事說是不收錢,以後就當不認識咱們了,這雞我們在鄉下收來是兩毛五一斤,鴨是番鴨,收來是三毛一斤。一隻雞大概四斤,一隻鴨大概六斤。這雞是十隻,番鴨是二十隻,一共是四十六塊錢,您就給四十五吧!”

老太太笑著謝了,點了五張大團結給兩人:“就給你們五十,不能讓你們白跑一趟,你們倆這腳程功夫不算數啊!我大孫子幫你們是他自己的麵子情,為我們買這幾隻雞鴨的,用他的麵子情不值當得!不能讓你們為了省他的人情,就讓你們不賺錢,那我大孫子可虧了呀!”

孔二給老太太豎了個大拇指:“我們臉皮厚,跟著王幹事喊您一聲王奶奶!您可真是會說話,我們不收錢,倒成我們賺便宜了!行,我們拿著!那就謝謝王奶奶啦!”

兩人接過錢,又是一番感謝,這才收下。老太太留兩人吃飯,兩人都回說,要趕著回去吃飯休息,第二天天不亮,就要騎車去下鄉收東西。

正客氣的時候,大伯王洪廣回來了,自行車後座上,綁了個籃子,一邊進門,一邊卸籃子跟老太太說:“媽,今天我就買到十條帶魚,這魚不夠啊!”

送雞的兩人一聽,跟老太太說:“您老要是信的過我們,您差的東西,我們哥倆明天上午給您送來!”

老太太一聽,哪裏有不同意的,跟二人說好了第二天要送的東西和數量,還掏出定金給二人。

二人因著王海軍的關係,自然是不肯要的。送別二人,王家其他人也都陸續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