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會董的仇敵(1 / 2)

“你最近得罪了什麼人嗎?”坐地行商怎麼可能不得罪人?伍家在七十二行的生意主要涉及洋油、洋貨、紡織和汽車。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壓榨和壟斷,這是馬克思《資本論》的至理名言。對下,工人的工資越少越好;對客戶,賣出的價格越貴越好;對競爭對手,打壓得越厲害越好;對官,關係越鐵越好。所以理論上,伍家的仇人也分為這四類。

舉例來說,第一類,上個月伍家在西堤碼頭的倉庫,就開除了十幾個罷工的工人。領頭的姓蔡,人稱“蔡頭”。他們聲稱工資太少,養不活妻兒。可是,伍青耀認為行價就是這樣,伍家比平均工資已經高出了一截,又不是伍家一家這麼低。另外,物價飛漲也不是伍家的錯,整個廣州市都在漲,連家大業大的伍家都覺得負擔比上一年又重了很多。

第二類,上上個月佛山的一個姓馮的土財主從伍青耀的洋行裏買了一輛斯蒂龐克牌轎車,花了6000銀元。可是買回去以後,問問一個從美國留洋回來的秀才,聽說在美國才幾萬美金,在當時折合銀元才3000銀元,頓時又覺得後悔了。隔天就開著車來廣州跟伍青耀扯皮。是!車在美國不值錢,可是運來中國,過了兩個海關不得漲點?伍青耀花了那麼大的力氣打通政府的關節不值錢?伍家難道就不能從中間再賺點?當然,可能賺得有點多,一輛車就賺了至少2000銀元。不過這東西,物以稀為貴,沒有伍家你拿著銀元都買不到了!

第三類,競爭對手,這裏麵得罪的人就多了去了。正所謂同行是冤家,昌興洋行的汪老板前不久也從東印度公司進了一批洋油。為了打擊這個同行,伍青耀故意將自己的洋油壓到成本價,不為賺錢,就為打到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然後等汪老板資金周轉不下去時再低價收購他的洋油,重新轉賣時加價50%。隻這一次便弄得汪老板差點跳珠江。

巧明火柴廠的衛有軒衛老板在芳村生產的舞龍牌火柴從前年開始就搶占伍青耀的洋火生意。伍青耀便聯合其它一個進口洋火的老板集體囤貨,然後短時間壓價傾銷。此舉差點逼得巧明火柴廠破產。雖然明知巧明火柴廠是民族工業,也不能說伍青耀不愛國。但如果說因為愛國而弄得自己生意泡湯,這個伍青耀接受不了。總之,伍青耀得罪的競爭對手數不勝數,100萬字都寫不完。

第四類,政府官員,這一類人是最不能得罪的。當年伍家就是靠著跟官府的關係,才弄到了十三行對外貿易的特權從而發家致富。可是民國的官員實在太多了太亂了,政府不斷更迭,各種軍閥勢力都得罪不起。一會這個司令掌權,一會那個軍長執政,伍青耀隻能不斷地送禮。可是僧多肉少,伍家的資產年年縮水,而掌權的官員越來越多。

於是越來越多的官員罵他“不識做”!前不久廣東副都督陳炯明就找上伍青耀,一開口就讓他為革命捐10000銀元。說好聽點是勸捐,可人家上門都帶著一隊人一隊槍,跟明搶沒什麼兩樣。伍青耀死活都隻肯捐6000銀元,當時陳炯明倒沒說什麼,之後卻直接縱兵搶了伍家在大沙頭碼頭的倉庫。伍青耀又隻得拿錢贖貨。最終加起來也花了10000銀元,還落得一個“不識做”的名聲,何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