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一時也想不出答案,慕容梟決定先去尋找目擊證人,看看兩位高僧生前遇到過什麼人,做過什麼事?尋找作案的時機。這種調查並不難,海幢寺本身就比較簡單,隻要問端茶倒水的小僧就可以了。挨個詢問小僧後,慕容梟按照倒敘的方法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
印度高僧羅乞幹什,在失火前最後碰見的人是玹葉。玹葉從他的禪房走出不久就發生了火災。玹葉是普凡長老派去的,他是普凡的貼身小僧,從小在侍奉在長老左右。玹葉對於佛家經卷,南派武術是一竅不通,卻是一個細致入微的小和尚。處於對印度高僧的尊敬,普凡長老特地讓玹葉貼身服侍這位神秘的印度高僧。在禪房附近的嫌疑人,隻有玹葉!
在玹葉之前,羅乞幹什還去過大雄寶殿。在那裏和方丈、普元長老探討過《涅槃經》的佛法經意。在那裏,三位高僧至少聊了幾個小時,從晚飯後一直聊到夜裏。在那裏,除了方丈和普元長老,就隻有玹葉和玹慈兩個小和尚,別無他人可以接近,自然也無從在羅乞幹什的袖口裏藏下引火的黃磷。對了,中間陳景華也去聽了幾分鍾。所以在此地的嫌疑人,有玹葉、玹慈、陳景華、普元長老,甚至方丈!
再往前推就無意義,經曆大雄寶殿的幾個小時,再高明的引火材料都會自燃或者失效。
而海幢寺高僧普凡長老,在失火前最後碰見的人也是玹葉。也是玹葉從普凡長老的禪房出來不久便發生了火災。在此之前,普凡長老的事情就多了。回禪房之前,他為了羅乞幹什的**去戒律院求了一注簽。再之前,他在火場裏為救羅乞幹什而努力,再之前,他在戒律院跟陳景華他們喝茶。
普凡長老的火焚案,理論上能夠藏下引火黃磷的時間隻能是求簽的時候。可是羅乞幹什連戒律院的門都沒進過。再往前,即便能藏,在火場裏也會被引發。而求簽的時候,理論上的嫌疑人至少有玹葉、玹冰、陳景華、餘漢雄、陸定舉、陳朵顏。隻有他們有時間,有接近的機會。
這兩個人的火焚案,明顯是連續作案,可是仔細查探他們出事前的行蹤完全沒什麼特別聯係。唯一的聯係就是兩人都碰到過玹葉和陳景華,難道真的是他兩之一所為?
可是殺掉這兩位得道高僧對他有什麼好處?就像老爸慕容雄所說的,殺人是一件冒著極大道德風險和行為風險的事,要狠下心來殺人,必定要有作案動機和時機。
難道是貴為部長陳景華,也有可能要掩蓋以前的秘密,殺掉知道太多的普凡長老。但他又為什麼要殺剛來廣州獻寶的羅乞幹什?而其他人,有什麼動機了?
難道是已經皈依佛門,拜在普凡門下的玹葉?是不是有可能為了得到舍利子,殺死羅乞幹什和普凡長老。可是他不殺他們也完全有機會從容地得到舍利子,為什麼就一定要殺了?
另外,其它人也不能完全撇除嫌疑。寄身軍旅的餘漢雄,看起來隻會用兩種方式殺人,不是槍就是刀。但他是不是有可能故意一反自己勇武作風去使陰招殺人,好掩蓋真相?是不是為了殺掉陳景華這種大人物,平時故意用勇武掩蓋自己的陰謀,在關鍵時刻才試用自己的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