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火柴,根據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國人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後妃和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不過中國古代的火柴都隻不過是一種引火的材料。其後在馬可波羅時期傳入歐洲,後來歐洲人就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一度被中國人稱為“洋火”的現代火柴。“洋火”能借著摩擦生火。而發明這種火柴的人是英國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樹膠和水製成了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並夾在砂紙上拉動便產生火。
早期的火柴可不像現在的火柴是用紅磷製成,當時是用白磷,或者黃磷製成,但是這兩種物質燃點極低十分危險。19世紀中頁,瑞典人J.E.倫德斯特倫創製出一種新型火柴,它是將氯酸鉀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將紅磷藥料塗在火柴盒側麵。使用時,將火柴藥頭在磷層上輕輕擦劃,即能發火。由於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分開,大大增強了生產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稱之為安全火柴,應用廣泛。
但當時,中國的第一家火柴,衛省軒於1879年在廣東省佛山縣創辦的巧明火柴廠當時還沒有足夠的錢引進這項技術,使用的還是黃磷火柴,極度易燃,極不安全。
但如果利用黃磷火柴的易燃性,便可輕輕鬆鬆實現羅乞幹什和普凡長老的**……
“那個……一定是凶手將生產火柴的黃磷和沙粒混合,偷偷放進高僧的衣袖裏。高僧行走摩擦,逐漸生出火苗,點燃了事先藏在禪房裏的煤油……”
見大家將信將疑,慕容梟繼續闡述道:“黃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P2O5)就是黃色。如果凶手這樣縱火,在灰燼裏,在羅乞幹什和普凡長老身邊一定能發現黃色生成物……”
戒律院的眾僧和衛士大眼瞪小眼,像聽天書一樣,這是什麼跟什麼?當然也不能怪他們,雖然21世紀的初中生、高中生都知道的這些小知識。但清末民初,全國依然以八股文、四書五經的私塾教育為主,有幾個人懂得這些物理知識?
方丈圓臉一動,更是對慕容梟這個小青年側眼想看。如果在現場發現這些黃色生啥成啥物,絕對可以堵上眾人的嘴,倒是可以名正言順地讓他查案,替自己解決這個大難題。方丈當即命兩個小僧分別去兩個燒毀的禪房,不消一會果真用瓷碗帶回了薄薄一層黃色灰燼。
“讓他來吧!讓他動手查案,我們從旁指導就好了。另外,怕他使壞就讓玹冰師傅和漢雄在一旁看著好了!”陳景華衝方丈示意,方丈也同意,眾人也心服口服。剛才的情況大家有目共睹,隻有他猜到了案情的關鍵,除了他還能用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