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開始大宇航時代以來,由於各個宇宙殖民地的行星自轉和繞星係核心恒星的公轉周期不一樣,人類逐步廢除了在地球上沿用已久的公元紀年,逐漸采用了宇宙紀元。

人類大宇航時代的到來,有兩件意義特別重要的事:人們對基礎物理學的不斷探索,預言了蟲洞可以連接空間中距離遙遠的兩點。而通過蟲洞隻需要一瞬間。

根據理論分析,蟲洞的產生需要極強大的引力場,可以使空間產生巨大的扭曲,在空間扭曲的奇點上就會有一個蟲洞產生。人們雖然通過對物理的分析和數學的推導了解了尋找蟲洞的基本規律,但是科學的事情就是需要機遇的。有的時候人們對科學的追求不僅需要努力,而且還需要耐心。

在公元紀年的第3548年的時候,一位天才的華裔物理學家王義章在他24歲這年推導得出了蟲洞在連接遙遠距離上空間兩點所遵循的規律。但是等人們真正發現第一個自然界存在的蟲洞時,時間又過去了540年。人們為了紀念蟲洞理論的奠基人,將這個位於室女座γ星附近的蟲洞命名為“義章洞”。

此後,人們就著手準備探索這個蟲洞,由於這個蟲洞本身還在距離太陽係13光年以外的地方,人們為了能讓宇宙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用了30年研發出了推力強大的激光推進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