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草圖
一、傳說時代的曆史人物
中國的曆史,在有信史可考之前,是一個偉大而又漫長的傳說時代。在那段閃耀著靈性之光的遠古歲月裏,歌謠此起彼伏,先民們載歌載舞,一個個神乎其神的人物依次閃亮登場——誇父追過太陽,精衛填過大海,女媧用美麗的五色石補天——當然,還有一個與女媧息息相關的傳說人物。
他就是伏羲。
顯然,他是和精衛、誇父們同屬於傳說時代的人物。而這個傳說時代,也就是有史可考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在三皇五帝當中,曾有不少曆史學家對人物座次的排序有過喋喋不休的爭論,但有一點卻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伏羲作為三皇五帝的首位人物的顯赫位置,一直巋然不動。
事實上,伏羲甫一誕生,他的身上就彌散著一股濃重的神秘氣息。相傳,有一天,有一個名叫華胥氏的美麗女子,去雷澤郊遊,在遊玩途中發現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於一個正常人的好奇心,她將自己的雙腳踏在大腳印上,立即就有一種渾身被蛇纏繞的感覺,於是她也就有了身孕——這個已經匪夷所思的傳說裏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這一次,她在經曆了長達12年的懷孕之後,終於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他就是伏羲。至於他的整個一生,在有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裏是如此記載的:
太皞皰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皰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製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記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
如此一個人物,究竟是傳說,還是一個曆史人物,一直以來成為人們的疑惑之一。盡管這種疑惑就像一根在心底裏生根發芽的樹,愈長愈盛,但並沒有改變後來者對他的尊敬與仰慕——漸漸地,伏羲在人們心中更加飽滿的形象形成了。他的大體樣子,正如西晉史學家皇甫謐在《帝王世紀》所載,“蛇身人首,有聖德。燧人氏後,庖犧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百王為先。”而更為直觀的形象則是遠古時代一個優秀的部落首領,並最終成為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就伏羲而言,更為重要的一個事實是,他已不單單是一個具體的部落首領,而代表著整整一個時代——一個以伏羲為部落首領、在中國曆史上相對穩定的時代。這個時代,其實也包括伏羲之後陸續出現的一統天下的其他一些部落聯盟,他們分別是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但他們都承襲了伏羲的名號。這一個時代——我暫且命名為伏羲時代的時間,可能持續了1200年左右。正是在如此漫長的年代裏,他們帶領著自己的子民,在東起隴山、西至鳥鼠山、南至仇池、北至崆峒一帶,以我的家鄉天水為中心的遼闊範圍內開始了遠古的集體生活。隨後,向東、向西、向北、向南不斷遷徙,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又融合其他民族,直到後來,其勢力相繼發展到黃河中下遊以及淮河平原、四川盆地、華東地區和雲貴高原。至今,在這些地域所見到的零零星星的祭祀伏羲的廟宇,恰好是這一遷徙過程的證明。當然,也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在陝西、河南、山西、山東、河北、湖北、四川等地也能見到祭祀伏羲的廟宇。
伏羲部落的這個發展過程,與著名曆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中國史學入門》裏關於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遷徙規律出現了高度的契合:黃河中下遊一帶地方,土質好,雨量好,氣候好,所有的古老氏族部落就從西邊沿著黃河向東部發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這些地區。
曾經,我一直深度懷疑伏羲究竟在曆史上出現過沒有。後來的事實卻在不斷地改變著我的看法。這些年,當我一次次在天水大地漫遊時才發現,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至今還有一個很小且命名為風家灣的村莊,這又與“伏羲,風姓”的史料記載多麼吻合——除此之外,在天水的秦安、甘穀、麥積等地,至今存在的伏家灣、伏家河、伏家峽、伏家窪、風家台、風都廟等等等等這些以伏字打頭的溝、梁、塬、壑,總是讓人加深著這樣一種理解:這是一片伏羲曾經真實生活過的大地。更何況,伏羲是所有傳說人物中唯一一個被描寫得有鼻子有眼的人物,他的家史,他的婚姻,他的生活成長經曆,似乎都能從一冊冊青史黃卷裏找到可信的證據。至此,伏羲完成了他從神話傳說到曆史人物的演化過程,並一躍而成為曆史上最早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