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餘名學子,皆是一愣。
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魏叔玉的話,可謂是石破天驚。
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臉上的笑意也都戛然而止,雙眸凝視著魏叔玉。
“這小子……好像是魏征他家的吧?”
“一眾學子包括自己都認為和親之策,乃是利國利民之策,這小子說弊端遠勝利端?”
“跟他老子一樣,一頭倔驢,非得跟朕唱反調嗎?”
“弊端如何勝過利端?”李世民臉色變得平淡,不知喜怒。
魏叔玉又向前半步,麵容平淡,認真道:“和親之策,是有兩方麵的,諸位隻看到了其正麵,卻未看到反麵。”
“和親確實能夠穩定與邊疆蠻夷關係,規避戰爭,但這隻是一時,下一次的大戰爆發,卻比以往更要猛烈!”
“昭君出塞的確為大漢穩定繁榮做出了貢獻,但匈奴的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
“匈奴始終是威脅大漢的存在,而且對我中原的反撲卻變得更加凶猛!為什麼?”
“還有,他們現在不叫匈奴了,而是回鶻,突厥,吐蕃!”
魏叔玉麵容很是平淡,咬字十分清晰,聲音清楚的傳到了李世民耳裏。
李世民也不禁自問,“是啊為什麼?”
全場寂靜,眾學子在思考,坐位上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也在思考。WwW.com
半刻鍾、一刻鍾,大明宮正殿中,一片寂靜。
魏叔玉見著無人能答,長舒了一口氣,繼續道:
“每次和親,我中原王朝都會附帶一係列陪嫁,其中有種子、農具、漢人文化、政治製度,最為關鍵的是農耕技術,冶煉技術!”
“要知道,我中原王朝的技術可是全麵領先周邊蠻夷的,卻主動將先進技術傳播了出去!”
“種子豐收,種出的糧食,他們吃飽肚子來攻打我大唐,冶煉技術鑄造出利劍砍殺我大唐兒郎!”
“漢人文化、政治製度讓他們建立起王朝,不在是群居的部落……讓他們團結起來,形成了一把利箭,懸掛在中原脖頸之上!”
“縱觀曆史,哪一次的邊疆蠻夷不是在我中原王朝和親資敵下發展起來的?”
魏叔玉深吸了一口氣,凝重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魏叔玉的聲音振聾發聵,響徹大明宮各個角落。
魏叔玉說完,隨後便主動退回兩步,靜默不語。
正殿之上。
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聽著魏叔玉一席話,不由瞪大了眼睛。
“這小子……跟他爹魏征一樣,死強驢!”
“不過…不過是比他老子要通情達理…一些。”
李世民又坐回了龍椅,緩緩閉目沉思。
若是說眾學子是站在大唐貞觀現階段的角度,那魏叔玉無疑於無限拔高了,他是站在曆史長河之上,站在全局之上!
和親,確實能贏得一時和平,卻贏不了萬世!
李世民弑兄囚父罪名滔天,若是能贏得萬世太平,洗清罪名,成就千古一帝之名,想想……心頭都是火熱!
房玄齡、長孫無忌也沉著臉色,仔細思索著。
大殿之上,又是十分寂靜。
約莫又過了一刻鍾。
房玄齡、長孫無忌目光同時與李世民相接,微微點了點頭。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來,雙眸凝視著魏叔玉,認真問道:“叔玉,你隻說了,和親之策弊端遠勝利端,並未言明有效的製番之策!”
“我有!”魏叔玉雙眸與李世民對視。
李世民雙眸放出一陣精芒,“好,備紙,諸位學子,圍繞剛才所言,寫出明確的製番之策!”
“學生等遵旨!”一眾學子皆是同聲應道。
紙張鋪開,魏叔玉握著毛筆,寫著一雙整齊工整的楷書,筆走龍蛇,一氣嗬成,洋洋灑灑上萬字。
約莫一個時辰後。
眾學子的答卷皆是交了上去,排在首位的便是魏叔玉的策論,字跡工整秀氣,映入李世民眼簾。
李世民不由暗暗點頭,“倒是寫的一手好字!”
“退朝!”
。您提供大神傳奇校長的大唐連中三元,驚聞我父夢中斬龍魏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