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態度是最有效的競爭力(1 / 1)

態度是內心裏的一種潛在意誌,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等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工作態度決定一個人的工作成績,也決定了他能否成功。

在公司裏,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能力的同時,更是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有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在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從今天起咱們隻做一件事,每個人每天看一篇文章,並把讀後感寫出來。”

學生們都答應了下來,還有的學生笑著說,即使老師不囑托,他也是這麼做的。學生們認為,這麼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這麼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的心態。但是,請看看吧,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

有些人因為事小而不願意去做,或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但正是對一些小事情的處理方式,已經昭示了成功的必然。成功要求人們必須具備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一種堅持到底的信念,一種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一種自動自發的責任心。小事如此,大事亦然。

態度是我們語言中最重要的詞彙,它作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一個人的私生活和職業生活。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中,積極、主動、努力、毅力、樂觀、信心、愛心、責任心……這些積極的態度因素占80%左右。無論你選擇何種領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礎都是你的態度,也可以這麼說:態度決定結果。

對待工作的態度,反映出一個員工的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有些員工總是認為工作隻是為了公司,自己從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既然對自己沒好處,那就隨便應付一下完成了就可以了。如果一個人本職工作做不好,就會失去信譽,他再找別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沒有可信度。如果認真地做好一個工作,往往還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著他去做,這就是良性發展,也就因而擁有更高的信譽和業績!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軌跡,有的人成為公司裏的核心員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不被人知曉;有些人牢騷滿腹,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是處……

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在企業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態度,有的勤勉進取,有的悠閑自在,有的得過且過。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成功的人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態度。

職業精神的高度取決於一個人的職業態度。一項調查顯示:學術資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慮的條件,更重要的是新招來的員工有無正確的工作態度。大多數雇主認為,迄今為止,這是公司在雇用工作人員時最優先考慮的,其次是工作人員應該具有職業技能,接著是工作經驗。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總裁麗貝特·博伊爾說:“公司聘用人的標準是一流的職業態度。我認為,工作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利,有沒有權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則看他能不能認真地對待工作。公司給一個人工作,實際上是給一個人生存的機會,如果能認真地對待這個機會,也才對得起公司給予的待遇。”毫無疑問,工作態度已被視為組織遴選人才時的第一標準。

良好的工作態度是職業道德的崇高表現。一個工作態度很差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接受;具備良好工作態度的人,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發揮的舞台,並步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有可能發展成為廣受尊重的人。歸結成一句話,態度是卓越之人贏在職場最有效的競爭力!

田乃詩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