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馬兵隻好用矮婆婆生前的衣服包裹剩下的頭發和指甲代替屍體放在棺材裏埋葬。
就在馬兵給矮婆婆辦喪事的那幾天,爺爺兌現了他的諾言,給了我夢寐以求的那本古書。我急不可耐地翻看起來。
爺爺說:“以後有的是時間,急什麼!這本書是你姥爹手裏傳下來的,本來不能傳給外家。”農村的封建思想還沒有根除,隻有兒子算本家人,女兒未嫁時是本家人,出嫁後就算丈夫本家的人。所以我算外家的人。這一點在中國大地是普遍的現象,比如古代的祖傳秘方或者武功,都規定傳男不傳女,也是怕本家的絕被外家得。
但是我爺爺在這方麵不是很在意。也許是因為我是他的長孫,太多的喜愛都聚集在我一個人身上。那時我的兩個舅舅都還離結婚的年齡比較遠,短時間裏沒有人可以分散爺爺對我的愛。並且我的兩個舅舅對捉鬼的事情根本不感冒。
我不聽爺爺的勸說,隻顧翻來翻去地看這本來之不易的古書。
這本書已經泛黃,書角有多處缺落,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內容的完整。字是豎排版,小楷字。書是有封麵的,不過明顯是後加上去的,漂亮的行書寫著“百術驅”,應該是書的名字。可是沒有封底,末頁寫著“術召半夜魂,方喚整生魄,南方輔黃神,北極引紫仙,五章鎮幽靈,轉”就沒有了。“轉”後麵肯定還有其他字。
我不滿地問爺爺:“這裏明明沒有寫完嘛,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半你藏著不給我啊?”
爺爺說:“你姥爹給我的時候就隻有這半本了。”
我失望至極:“原來隻有半本啊!”
爺爺說:“你姥爹傳給我的時候說了,還有半本他藏了,但是在後麵留了線索。你自己看看。”
我在末頁的下麵空白處看到七個字:“移椅倚桐同賞月”。我不懂其中的意思,抬起頭來看爺爺,爺爺也搖頭。
爺爺說起了這本古書的來源,這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你姥爹名字叫馬辛桐,他還有一個哥哥叫馬望月。姥爹的父親當時是這塊地方的糧官,他希望馬望月接著走仕途,苦心教育他。
“在馬望月二十歲的時候,他父親要他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那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趕考的人要步行去省城的貢院參考。馬望月去了半年才回來。一回來就血奔死了。死了不到幾天,報喜官送來金榜,說馬望月考上了舉人。
“姥爹的父親非常傷心,認為自己的兒子載不起福氣,幹脆死了這條心。他從此不允許馬辛桐碰房四寶,隻教他算盤算術計算糧倉中的稻米進出。
“但是馬辛桐比哥哥聰明多了,什麼會什麼,他的算盤算術很厲害,可以把算盤放在頭頂上撥弄計算。因為父親不允許他碰筆墨紙硯,他閑來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於是把興趣轉向道術。
“後來清『政府』不行了,湖南又因為曾國藩的湘軍經常打仗,饑民遍地。因為姥爹的父親是糧官,所以自己家的糧食充足。有一次,一個道士經過畫眉村,餓得倒在老河那邊。馬辛桐經過的時候看到了,把那道士帶到家裏救了他一命。
“那道士離開馬家的時候送給馬辛桐一本書,就是這本《百術驅》。這本書不但教人捉鬼,還可以教人掐算未來,修身養氣。姥爹盡得其術,他掐算比你爺爺我厲害多了。
“後來鬧‘化大革命’,姥爹怕人家發現這本書,把封麵撕下燒了。這個封麵是浪『潮』過去後補上來的。上麵的字就是姥爹親自寫的,你看他的字寫得好不好?從字裏頭就可以看出姥爹是多有才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