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胡潤百富榜其實變成了“千富榜”,1000位上榜富豪的總資產為3.88萬億元,是上一年中國GDP總量的12%,胡潤此後更是稱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達87.5萬人。我分析這1000位富豪中的前100位的學曆構成發現,高中以下畢業者隻有陳發樹(陳發樹的小學畢業與唐駿的“博士帽”形成了鮮明對比)等寥寥10人,占比10%,本科及大專畢業者38人,占比38%,而碩士及博士則有42人(包括在職完成的EMBA或獲得的“榮譽博士”),占比42%。
42人當中,頭頂博士帽的有近10人。不過,這10人當中,除朱共山等花錢抄近道修得的海外博士,以及如魯冠球等後來獲得的榮譽博士之外,按部就班、不打折扣的博士學位獲得者鳳毛麟角,尚德太陽能的掌門人施正榮便是其中之一。
施正榮曾被通用電氣高管羅琳·波爾森稱為“10年後超過比爾·蓋茨的全球巨富熱門人物”,從長春理工大學本科畢業,到赴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念碩士,再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才開始參加工作,在澳大利亞奮戰了8年,然後於2000年回國創業,成立無錫尚德。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是學者創業型的富豪和企業家,對習慣了“野蠻生長”的中國企業家們來說,這種路徑顯然是不可複製的。
不同於張朝陽和施正榮這種海歸博士,張文中等民營企業家則是在國內高校拿到的博士學位。張文中是物美控股集團前董事長,1962年生於山東,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南開大學讀的,25歲取得碩士學位後被分配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五年後,他在擔任世界銀行和國家“863”科技基金支持的一研究課題組長中表現突出,受到部委領導好評,不久後他獲得中國科學院係統工程學博士學位;1994年他在北京創建物美商城。
2006年張文中身陷囹圄,兩年後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8年。引人關注的是,接替張文中任物美董事長的是他的創業夥伴吳堅忠,亦有中科院係統工程學博士學位。更有趣的是,張文中的簡曆中稱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而吳堅忠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且與張文中時間段相同,真可謂“黃金搭檔”。
企業家在國內高校讀博,常見的一種情形是該校原本就是其母校或相互之間有著緊密聯係。近兩年飽受爭議的中國最大民營擔保公司中科智集團董事長張鍇雍屬第一種情形,他是深圳市政協委員,1982年從中南礦冶學院(後並入中南大學)金屬材料係本科畢業時,他沒有想到自己最後在金融行業嶄露頭角。中南大學校友會的網站上稱張鍇雍後來“先後攻讀了經濟學和國際金融學兩門博士學位的全套課程”,而中科智的官方網站上直接稱其獲得的是“金融工程學博士”。
國內最大民營鋼企之一的河北建龍集團董事長、曾被稱為“鋼鐵首富”的張誌祥屬後一種情形。1989年他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1994年開始創業,2000年時已聲名鵲起,之後除其母校外,他還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合作頻繁,獎學金是一種基本合作形式。他同時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成立了“特殊鋼技術聯合聯發中心”,並任東北大學校董會常務董事——搞校企聯合,推進建龍在東北的鋼鐵版圖。
2006年張誌祥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稱自己在東北大學讀冶金專業的博士,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拿到了博士學位。
榮譽博士亦有分別
還有一類企業家,他們頭上的博士帽是“榮譽博士”。譬如生於1945年的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他隻有小學文化,但是卻將一間鄉鎮企業,逐步打造成了營業收入(2009年)超過500億元的民企集團;他在2009胡潤百富榜上的財富為210億元。
2001年11月21日,魯冠球被香港理工大學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彼時與他同獲殊榮的還有香港永亨銀行董事長馮鈺斌、香港長江製衣公司董事長陳瑞球等人。年過半百的魯冠球非常興奮,這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由於曆史原因錯過高等教育,而後收獲高學曆時內心的一處寫照。此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魯冠球的名片都印有“博士”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