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說偈既終,道君懷疑將問,若不教拔贖,眾生無出苦門。冀垂救度之方,所以殷動請問,前進稽首,作禮興言,天尊慈悲,賜垂指訣,饉聞命旨,慶幸難言。道君又知眾生男女子孫,代代不絕,將欲教其胤緒,救拔先亡,故起問端,以招後義。
天尊告曰:雖有男女種前業根,不修功德,不作因緣,何由可免,輾轉增篤,沈淪罪田,億劫辛苦,無由得還。眾惡備履,望反綿綿。
天尊言:其罪人後代男女子孫眷屬,既無功德,唯有地獄因緣,輾轉增多,彌加篤厚,終既悲魂,苦爽沈滯,淪回罪穢,心田種前惡業。又雲積惡之人,罪可滋植,猶如枳棘藂生荒穢之田,縱有五穀善芽,落在其中,終被沈蕪淪翳,不得秀苗成實,故雲罪田。天尊以其地獄罪深,將與救拔盛淪難免之義,以招更問之端。
道君稽首又問天尊:作何因緣,得離眾苦。行何福業,得還人中。
釋曰:道君湣念眾生沈淪地獄,重與告問,以樹福田,欲使孝子順孫,念先亡之苦痛,慈兄悌弟,憶骨肉之淪沒,減削家財,以相救拔。重為斯問,崇起福田。此下舉天尊告罪,罪類不同,令作大獻拔贖之法。就此之中,分為三段:
初明罪眾不同,卒難救濟;
第二舉元校錄,令識歸崇;
第三爾時眾奉之儀,勸令仿學。
天尊告曰:斯等罪人,造罪既多,非是一類。若欲救拔,亦難可同。非一人力,得以濟免。
問此是第一,明罪眾不同,卒難救濟。天尊以其業根相隨,罪根難拔,但立功樹福田,非願廣不遷移,謝罪除殃,非功多不克,若以一人之力,不可免濟羣凶,故知行惡之人,卒難救技,自非多崇緣業,廣建福田,若不憑藉眾緣,造次何能濟度。既須功德,欲為何等。次去以下功德若為。
當依玄都大獻法,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辰,地官校戒,擢選眾人,分別善惡,諸天大聖,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
問此是第二段,令識歸崇。言天尊三元大會之日,兼陳九府檢勾之由,具明搜之晨,委示諸官校定善惡之際,使來世眾生,令依此三元之日,各各上仿玉京玄都大獻軌則,供養三代天尊、十方聖眾、九玄七祖、法界蒼生,鹹蒙拔贖之因,俱得解脫。此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校戒之日。十方眾聖普來集會,於是天官、水官及諸曹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賢聖俱會,簡定劫數,考校罪人輕重等級,欲於此日以設供養,拔度父母亡靈,未知作何法用。
以其日夜燒香然燈,照耀諸天九幽長夜八門之中。作玄都大獻,仿玉京山,采諸花果,依以五色,世間所有眾奇異物,道具名珍,綾文錦綺,翫弄服飾,十絕旛幢,寶蓋莊嚴,供養之具,肴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及道士等。
釋日:此是第三,示修奉之儀,勸令仿學。說五色者,即是青、黃、赤、白、黑是也。交複五色之繒,以為旛蓋,莊嚴供養。天尊以見地獄罪人,動經億劫,故令孝養父母,為過去先亡探拾人間所有珍奇異物,仿效玄都玉京,以為供養之具,獻諸十方眾聖及道士等,救拔過往亡靈地獄之苦。當願九玄七祖,法界蒼生,憑茲供養之因,並護天堂之果報。欲屈十方眾聖,及道士等,作何功德。
於其日夜講說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得解脫,一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自非如斯,難可拔贖。
釋曰:天尊廣陳諸法,冀在勸示因緣。當恐正信者稀,所以重重付囑。每於大獻之命,皆令啟請法師,日夜六時,修齋講說。其日夜者,即是今七月十五日夜,於此日當修齋建講,燒香然燈,照耀諸天九幽之內,八門之中。九幽者,九幽地獄也。八門者,八難之門,並是眾生受罪之處。至此三元齊日,仿玄都玉京作大獻之法,備盡人間所有珍奇異果,百味芬芳,供養三寶。
於是十方及道士等,感此至言,為之誦詠,上通九億,下徹六天,地獄罪人,一時解脫。吾過去後,東善非極,西惡非深,苦縣君子,當之大秦。上皇之後三萬六千年,此劫數盡,天地將壞,人人塗炭。
釋曰:天尊說此經時,言我過去之後,皆有教化之人累起,相襲代代,常有聖明王,紹隆三寶。東善非極,西惡非深者,言東方未必極善而無惡,西方未必深惡而無善。苦縣君子,即是老君應身,玄妙玉女割左腋而生於陳郡苦縣,故雲苦縣。堂玉之際,東西南北行九步,因即能言,自指李樹為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即九龍從地踴出,吐水沐浴。出龍之地,便為九井,至今見在。又雲:老君應身三界火宅苦海之中,亦是一苦縣也。當之大秦,即西方天竺之別名也。之,適也。老君西至流沙,適於嚴賓,行浮圖之教,以化戎俗。故《後漢書》雲:老君說浮圖經,以化戎俗。言浮圖好清浄,今之釋中浮圖經者,即老君之所說也。但以僧眾無知,妄為添解訛義,前聖疑惑,後人致更作偽返真,更相引導,淳樸之教,於茲遂澆。
華文競興,奸訛彌煩。樸散淳澆,邪偽紛葩。無極世界男女之人,性習慳貪,死為餓鬼,饑其魂神,授食不得,變為埃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