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敢與、樂與、擅與媒體打交道——從胡錦濤、溫家寶與網民在線交流說起(1 / 2)

毛澤東同誌講:共產黨靠槍杆子和筆杆子打天下坐江山。

鄧小平同誌講:輿論是社會穩定的思想中心。

江澤民同誌講:輿論駕馭得好是人民之福,不好是人民之禍。

胡錦濤同誌講: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共產黨根本的原則。

敢與、樂與、擅與媒體打交道,是共產黨搞革命、執好政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法寶。

“平時我上網,一是想看一看國內外新聞,二是想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關心些什麼問題、有些什麼看法,三是希望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對黨和國家工作有些什麼意見和建議。”“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做事情、做決策,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彙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同誌做客人民網,與網友在線交流時如是說。

寥寥數語,鏗鏘有力。

廣大網民沸騰了。

這是我黨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專門通過國內媒體渠道在鏡頭前一問一答,而且是直播,公眾此前從未見過;總書記與網民交流,全過程進行了網上文字、視頻直播,感覺就像和總書記麵對麵交流一樣。那兩天,該消息也成為了各大門戶網站點擊率最高的一條新聞。網友稱胡錦濤為“中國第一號網民”,不少網友感歎,總書記的這次“觸網”,必將更加激發大家愛黨、愛國的熱情,以年輕人為主體的中國網民,如同過節般幸福。

很快,國內就有平麵媒體以《總書記的粉絲叫“什錦飯”溫總理的粉絲叫“八寶飯”》為題進行報道。這篇報道讓“什錦八寶飯”們激動不已,更有人高呼:“快來啊,我們終於轉正啦!”發明“什錦八寶飯”這樣的稱謂,絕對源於網友們的真心,是對國家領導人務實、親民、廉潔執政風格的讚許。“什錦八寶飯”們活躍於各大論壇,還在百度貼吧成立了“什錦八寶飯吧”、“什錦飯吧”、“八寶飯吧”。

外國媒體驚訝了。

在曆史上,中國領袖從來沒有以這種方式公開接受普通公民的提問。英國路透社網站當天下午就發表了題為“What do you do on the Internet, President Hu”(《胡總書記:您平時上網做什麼?》)的新聞。報道稱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同網民在線交流。BBC報道,胡錦濤主席在網絡論壇裏出現十分出人意料。法新社報道中描述:胡錦濤身穿白色襯衣,整個人看起來顯得很放鬆。此外,俄羅斯新聞網、印度教徒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等多家國外媒體都十分關注此次活動,紛紛進行報道、轉載。

2009年2月28日下午3時,溫家寶總理與守候在電腦旁的廣大網友進行了一次傾心的交談。這是中國政府總理首次與網友進行實時交流,電腦顯示屏上,許多網友“聞訊趕來”,通過網絡論壇向總理問好,並踴躍在線提問。

溫家寶手握鼠標,專注屏幕,就教育改革和發展、醫療衛生改革、災區重建、反腐倡廉、社會保障、縮小收入差距、兩岸關係發展、中美關係以及個人工作生活情況等方麵回答了網友提出的29個問題。下午5時許,在線交流結束。從上午10時發出訪談預告消息起至訪談結束,網友共發來提出問題的帖子超過30萬個,頁麵訪問量達到15億,100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視頻,還有數萬手機用戶發來短信。

一個大國的領導人,通過互聯網,與網友在線交流,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進步。胡錦濤、溫家寶與網民的在線交流,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網民的大力肯定,體現了中央樂於聽取民意,尊重民意,重視來自網絡的聲音,是親民尊民的生動體現。

中國互聯網自普及以來,中國網民以幾何倍數遞增,實現了從精英到草根的過渡,逐漸發出共同的時代強音,實現了由小到大、由感性到理性的蛻變,並已經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中國進步的力量。胡錦濤、溫家寶與網民在線交流,見證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見證著網民關心國計民生的訴求、見證著官民網絡互動的興起,推動著各級官員關注網絡、注重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