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刺渭理論”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刺渭渾身長滿針狀的刺,天一冷,它們就會彼此靠攏,湊在一塊。但仔細觀察後發現它們之間卻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原來,距離太近,它們身上的刺就會刺傷對方或者對方刺傷自己;距離太遠,它們又會感到寒冷。隻有若即若離,距離適當,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溫度,又不傷害對方。
這也被稱為“心理距離效應”。
“刺蝟理論”也給推銷工作提供了一些啟示,有一個普遍的現象,當推銷員認準一位客戶後,千方百計地想達到成交的目的,於是,推銷員與客戶之間的共同話題就是關於產品、關於價格等等,一切好像都是為了這一次的推銷成功而設計的。其實,有的時候給顧客留下一定的空間,甚至放棄這次推銷,在長遠看來也是有好處的。
在正式麵談過程中,推銷員應該及時提示推銷重點,開展重點推銷,告訴顧客,吸引顧客,說服顧客。在處理顧客異議時,推銷員也應該提示有關推銷要點,補償或抵消有關購買異議。到了成交的階段,似乎該說的都說了,該看的都看了,顧客已經明確了推銷要點,不用再作更多地說明了。但是,為了最後促成交易,推銷員應該講究成交策略,遇事多留一手,等到成交時再一一提示有關有利於成交的推銷要點和優惠條件,促使顧客下定最後的購買決心,有效地達成交易。
在實際推銷工作中,推銷員要注意提示的時機和效果,麵談內容應逐步深入,首先要誘發顧客的購買欲望,並且要留有一定成交餘地,推銷重點先留一手,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再行提示,這是成交的最後法寶。但是,有些推銷員不了解顧客的購買心理,麵談起來口若懸河,一瀉千裏,推銷要點暴露無遺,這樣既不利於顧客接受推銷信息,又不利於最後成交。如果推銷員在麵談時和盤托出,這樣就會變主動為被動,因此,推銷員應該講究成交策略,多留幾手絕招,除非萬不得已,絕不輕易亮出王牌。既要及時提示推銷重點,又要充分留有成交餘地。例如,在成交關頭,推銷員可以進一步提示推銷重點,加強顧客的購買信心,如“還有3年免費保修服務呢?”“還有兩件贈品呢?”“還有這個特點呢?”,等等。
另外,還應該特別指出,推銷員也要為顧客留下一定的購買餘地,即使這一次不能成交,也希望日後還有成交的機會。
總之,在成交過程中,推銷員應該講究一定的成交策略,堅持一定的成交原則。也就是說,推銷員應該密切注意成交信號,靈活機動,隨時準備成交;推銷員應該培養正確的成交態度,消除各種成交心理障礙,謹慎對待顧客的否定回答;推銷員應該充分留有成交餘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成交機會,有效地促成交易。當然,在實際推銷工作中,推銷員既要講究成交策略和原則,也要講究技術和方法。隻有適當運用有效的成交技術和成交方法,推銷員才能成功地促成交易,完成推銷任務。
有時雖盡到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落空,這是常有的事。客戶拒絕訂貨的語言表達形式很多,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我們可以訂貨,但庫存還有不少,下次再說吧”。
“我們再考慮考慮、研究研究?”
“雖說這次不能訂貨,我們還是希望您能再來”。
“對不起?實在不能再訂了”。
推銷人員要認真分析對方拒絕的形式,再仔細琢磨其中的每一個字,以便考慮如何進行“下一步攻勢”等有關事項。
推銷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沒有拿到一份定單,心裏一定很頹喪。如果被對方看出自己那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會非常不利。不要幻想對方會同情你,你的那副樣子與其說會使對方同情,倒不如說會使對方反感和惡心,對方會因此而不想再接待你了,所以心裏雖不高興,但表麵上應開朗自若,千萬不要翻臉,應保持原來的那副可親的臉,一邊收拾整理資料,一邊還要再說上幾句恭維對方的話,這樣一來,你那不氣餒的態度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到用戶那裏訪問,見麵時和告別時的客套話也是同等重要。
告別時,可恭敬地說,“在您百忙之中打擾您這麼長時間,真不好意思”、“下次拜訪時還請您多關照”,同時向對方深深地行個禮,離開接待室的路上遇見其他員工也要一邊點頭告別,一邊說“打擾了”、“失禮了”、“再見”,等等。
透過對客戶的訪問可以使你累積一定的經驗,使你明白,即使挖空心思地用和藹可親的語調與對方會談也可能空手而回。這種情況下,當你走出談判的大門,大概會痛感現實的殘酷吧,不過請你不要灰心,因為今天的失敗有可能為明天的勝利播下希望的種子。
訪問而被對方拒絕時,分析研究應如何應付下一仗是至關重要的。
定律釋義:
有的時候給顧客留下一定的空間,甚至放棄這次推銷,在長遠看來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