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節(2 / 2)

陳衝怪笑:“讓一兩座小城給海賊又如何,損失些許錢糧又如何,這些海賊還能把東西帶走不成?待到關門打狗的計劃成功,我們再抄海賊們的老窩去,有什麼補不回來的。嘿嘿,我這叫不開口則已,開口必驚人……”很是洋洋得意,渾不理武明文鄙視的眼神。

方針既定,眾人分頭行事,三天之後,忍者給趙鎮遠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相對的,四國諸藩壓製不住海賊們要求繼續寇亂大明沿海,掠取財物的強烈要求,沒辦法,這些大名自己無力為海賊們提供足夠的資金,往常都是靠著海賊們每年在大明沿海劫掠所得維持,大名們還要從中分一杯羹,隨著明政府清剿倭寇行動的升級和抗倭名將們陸續走上曆史舞台,這兩年的倭寇所得明顯少於往年,大名們的資金收入短少了一大塊,已經有些入不敷出,今年若是拿出資金支持海賊對杉元家的軍事行動,各家的財政狀況將更加的惡化,海賊們都不糊塗,南九州雖說被杉元家發展的不錯,但是比起大明沿海來,劫掠收入絕對不可能令他們滿意。

於是反複協商之下,海賊聯軍堅持派出了一半兵力前往大明沿海繼續倭寇事業,另一半留守國內,準備對抗杉元軍,這樣一來,杉元包圍網的水軍能給杉元家造成的威脅減輕了許多,南下的海賊將與大明海寇一起,遭到李成武、張潮海軍艦隊和大明官軍的聯合剿殺,可以肯定必然損失慘重,能不能回來倭國還是個疑問。

如此一來,很難確定杉元包圍網聯軍會不會主動對杉元海軍采取行動,在水軍戰力不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大友義鎮原定的登陸計劃必然要作出調整。

壞消息是按照忍者的描述,大友家從南蠻人手中購買了四門火炮,當然,忍者認不出那是火炮,稱之為“大筒”,趙鎮遠從他的描述中聽了出來,這明顯是幾年前李成武買來的西洋三桅炮船上配備的那種火炮,看來大友義鎮準備進攻縣城了,他也知道在杉元家長弓兵的箭雨覆蓋下,步兵衝鋒不可取,於是便準備史無前例的采用火炮攻城。

這個壞消息倒也不能算作完全的壞消息,雖說縣城方向守城難度因此加大,但是,隻要大友義鎮把西洋火炮拉上了戰場,杉元家的火炮也就沒必要藏著掖著。出於避免成為出頭鳥的想法,李成武把陸戰火炮雪藏了三年之久,如今終於可以借著大友義鎮列裝火炮的東風,正式登上倭國亂世的戰場,倭國天下將因此而震驚。

內城軍需庫地下,奉命趕回內城的姚信和袁次山兩個站在趙鎮遠身後,看著趙鎮遠輕輕撫mo著通體黑色的鋼製火炮,滿臉的興奮,這個地下倉庫是李成武占領內城之後秘密修建的,儲藏了十六門四寸口徑、十二倍身管的普氏輕型火炮,這是一種專門為陸戰設計的火炮,可以由戰馬拖曳行軍,也可以放下車輪,固定在城牆上用於防禦作戰,發射時間引信的爆破彈殺傷敵軍,也可以發射實心炮彈轟擊城牆。

火炮群的一旁,擺放著上百個封裝大木箱,爆破彈、實心彈各有足夠的儲備,標準量裝的火yao一份一份用蠟紙密封包裝起來,作戰時隻需按標準給藥量加裝火yao,其餘儲備火yao絕對不允許放在火炮附近,以防被地方炮火波及殉爆。

這些火炮就是李成武準備前期投入倭國戰場的全部了,即便是大友家先行引入火炮攻城,杉元家也不能無所顧忌的采用大型炮群加入戰場,不是李成武小氣,倭國人排外心理嚴重,若是不經意間走漏了李成武不是倭人的風聲,以後的倭國攻略將大守影響,他不得不小心,尤其在李成武手下勢力不足的情況下,能用倭人打倭人,他絕對會避免下邑百姓加入戰場,畢竟下邑總人口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突破十萬,已經成為下邑發展的瓶頸,不由得他不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