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成長——化繭成蝶的疼痛與喜悅(1 / 3)

重回童年居住的地方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餘光中

從古至今,遊子思鄉的故事太多了,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情感,我們從不因為故事情節的雷同而感到蒼白。所謂故鄉,那是我們在離開之後才擁有的地方。我們為之失眠,就算睡著了也會在夢裏相見,這就是故鄉的魅力。它也許隻是一個簡樸的鄉村,可是你懷念它泥土的芬芳。回一次故鄉吧,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圓自己一個夢,走一段兒時走過的路,而記憶中那個懵懂的少年已成為如今的成熟模樣。

看過一段話,是一封寫給即將回家鄉的友人的信:

請你,請你買一張赴吾鄉的車票,請你,請你買一頂手編的草帽,然後,請你在車站轉角,那常穿退色唐衫的阿伯處買一串荔枝,我知曉,現在是荔枝時節。再然後,請你,不要乘車,戴著草帽步行過喧鬧肮髒泛著汙水的露天小菜場,拐過賣鹵味牛肉麵的老王的麵攤兒,到吾家,不必敲門,請喚聲:“阿朗伯仔!”那是吾爹,請將荔枝留下,陪他老人家飲一杯茶。再請你轉到鄰舍,看有一年輕的婦人,粗陋、衣衫簡樸的婦人,她是吾初戀的愛人,看她是否仍有健康甜美的笑靨,是否又為她的丈夫增添了兒子。請你,請你為我做這些,寄上費用20美元。謝謝。

一封簡單的信件,交代了幾件瑣碎的小事。可是這些平常至極的事情在遊子的心裏卻是如此重要。我相信他一定是含著淚寫完這封信的。也許那淚水還會滴落到信紙上,洇濕了那工整的鋼筆字,也打濕了遊子的心。

思鄉是一件浪漫的事,有多少文人為此寫下流傳千古的絕句。最愛納蘭性德的那首《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身在營帳,身邊有的隻是風雪、隻是塞外皎潔的明月。那麼“故園”此時已經在安靜中沉沉睡去了吧。不知道是因為思鄉而難以入睡,還是因為難以入睡而思鄉。隻是失眠好像是遊子們的通病了。

“回到故鄉,去采擷你多年不見的信物吧!”周國平先生如是說。遊子懷念的是故鄉春天的桃花、想念的是桃花樹下一起嬉戲的好友。還有那夏天的荷塘、蟬鳴,以及暴雨突至,和好友一起被淋濕的暢快。而如今,故鄉越來越遠。並不是路程艱難,隻是在城市中,漸漸忘了回家的路。

收拾心情,回一次家鄉吧。隻帶簡單的行李,卻要裝上滿滿的思念。坐最慢的火車,不為別的,隻為能體會那回家的風景。走一走泥濘的小路,讓自己的腳上沾滿家鄉的土,讓自己身上充滿家鄉泥土的芳香。去田地裏摘一朵野花,感受它蓬勃的生命力和樸實的熱情。幫助鄰居幹一幹農活,體會豐收的樂趣。

大城市的農家飯越來越多,可那不是家鄉,那裏沒有家鄉廚房飄起的輕煙,沒有剛從菜地裏摘來的新鮮蔬果。旅遊路線圖上標明的也不是家鄉,那裏沒有自己的小院,沒有院子裏那棵陪你長大的石榴樹。當家鄉被貼上各種商業化的標簽以後,有人迷失在這貌似家鄉的異鄉。

人們常說,“落葉歸根”。可是為什麼隻有在年華老去的時候才能想起回家呢?不如就在這個假期,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看看那可愛的夥伴如今是什麼模樣,看看初戀的她是否還有那可愛的笑顏。回去吧,家鄉始終會寬厚而溫存地迎接你。

尋找失落已久的童心

小男孩啊,我失去了你,你的爽快的笑和無視疼痛的精神都跑到了哪裏?你盡情地玩、盡情地鬧,無憂無慮;你捉青蛙,心跳不停,碩大的青蛙使你的小手望塵莫及。你同小夥伴在寂靜的森林中漫遊,被亂竄的豪豬嚇得不敢喘氣;冷了點堆火,餓了用樹葉充饑;你無暇思考。瞧!前麵又有一株長著刺的藥用蜀葵;當與朋友走散時,口袋裏的大折刀為你鼓足勇氣;老朽的枯木旁藏著鮮豔的花朵;小獵狗興高采烈,舔你的手指,咬你的牛仔褲。還有那沒曾想到的足球賽,一罐果汁和蟋蟀的歌唱。你何時失去了天真的感覺,年輕的心不再容易顫抖。大人的沉悶、登山的恐懼和世俗的吵鬧,去哪裏尋找生活的意義?越是苦苦追求,越是得不到,追求的痛苦反而使你遠離童年的樂趣。

《小男孩啊,我失去了你》——詹姆士·科瓦諾夫

在不知不覺的歲月中,我們丟掉了曾經的自己,丟掉了那個勇敢天真的自己。我們都曾有過如水晶般透明的心,隻是我們在經曆了無數世態炎涼之後,變得麻木和混濁。梁啟超說過:“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也許人都會在長大之後懷念兒時的自己,懷念那歲月中自己的無憂無慮。塞尚說:“天真淳樸地接觸自然,那是多麼困難呀!人們須能像初生小兒那樣看世界。”我們習慣了用世俗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我們習慣了自我保護似的說話和做事,早已忘了兒童是怎樣單純和勇敢。

還記得那篇叫《皇帝的新裝》的童話故事嗎?安徒生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可是在這故事背後我們又看到了些許的辛酸。一個國家的人都在說著口是心非的假話,隻有純真的孩子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到最後安徒生也沒有告訴我們故事的結局是什麼,而那個孩子的命運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善良的人們都希望那個昏庸的皇帝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騙子被抓,那個單純勇敢的孩子得到嘉獎。但願這個純真的孩子沒有受到懲罰,那麼他就會保持一顆純真的心,真誠地活下去。而那個國家的人也都會向這個受到嘉獎的孩子學習,用一顆純真的心來麵對世界。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笑容燦爛、眼神透徹的孩子。孩子們在享受著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我們從他們身邊走過,感歎時光流逝,感到年華易老。我們常說一切都回不去了,但是,回不去的隻是容顏而非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容顏,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誰說不能用一顆童心來看待世界呢?看看我們身邊的朋友,那些時常開懷大笑的人是不是活得更開心一點呢?反而那些時常算計別人,斤斤計較的人過得並不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仍然是一個天真的孩子,他喜歡在草地上打滾,不在乎把衣服弄髒和別人如何看待他。我們隻是把那顆童心鎖起來了,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不再需要幼稚的表情和行為。也許在深夜我們會偷偷地看一眼那落滿灰塵的童心,但是為什麼不再試著去感受和體驗它呢?如果因為怕被別人笑話而假裝成熟,怕被騙而不再天真,那麼我們這樣活著是不是也很累呢?

放下包袱吧,試著尋找那失落已久的童心,像天真無邪的小孩一樣,真實地做自己。生活就是一場戲,而我們的任務就是演好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是偽裝的樣子,我們在這一生一次的舞台上還能留下什麼呢?有誰會記得住我們的容顏和表情?摘下虛假的麵具吧,真實地感受陽光、空氣,感受來自朋友之間的關懷,感受一切真實的美好。

進行一次極限挑戰

我還有一個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突破極限。然而這個目標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美妙的夢——我可以去幻想,但終究無法實現。並非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因為極限實在像一個魔怪,總是站在我的肩上,我奮力登上東嶽之頂、天姥之巔,卻還有更高的位置。我想比它站得高,然後便不停地攀登,直到累得昏倒,才停下來做個好夢。

今生你至少要體驗一次那種令你心驚肉跳、精疲力竭的感覺。挑戰極限是人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極限必定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目標,而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付出很多汗水,甚至淚水。時下很流行的極限運動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極限運動有以下幾種:難度攀岩、速度攀岩、空中滑板、高山滑翔、滑水、激流皮劃艇、摩托艇、衝浪、水上摩托、蹦極跳、滑板、輪滑、小輪車的U台跳躍賽和街區障礙賽等運動項目。挑戰這些極限項目最需要的就是勇氣了。也許在挑戰者選擇項目之前,我們都不知道這些項目有怎樣的危險性,但是從我們選擇了這個極限運動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選擇了戰勝自己。隻有戰勝自己的膽怯,才能邁出勇敢的腳步,也許這也是一種告別過去的形式。如何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如何證明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用極限挑戰來證明自己也許是最好的方法了。

看過很多在高空蹦極之前忍不住掉眼淚的人,我相信那並不是矯情或是偽裝。當人站在高空中而沒有任何依靠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即使身上有保險繩,但是還會擔心自己會摔下去,粉身碎骨。也許此時好朋友陪伴在你的身邊,你會緊緊抓著他的手,不想失去這唯一的溫暖和支持。而此時我們要做的是戰勝內心的恐懼,挑戰極限的目的和意義也正在於此。當我們閉上眼睛,勇敢跳下去的一瞬間,所有的恐懼都煙消雲散。我們會在墜落的過程中體會到飛翔的美好滋味,我們像小鳥一樣張開雙臂。也許隻在這一瞬間,我們對未來、對人生都釋然了好多。

著名的登山愛好者王石52歲時已經完成了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到達南北極點的計劃,他的下一步計劃是在55歲到60歲之間環球航海一周;60歲時從珠峰南坡再次登頂,作為獻給自己的生日禮物;60歲到65歲穿越三大沙漠……

他對自己的每一個計劃都充滿了信心,就算在攀登最高最險的珠穆朗瑪峰時他也同樣信心十足。在他的登山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過生命危險,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王石突然感到氧氣不夠,肺像要爆炸一樣。對登山的人來說,氧氣就意味著生命。當時王石立刻朝向導大喊:OXY! OXY! (氧氣!氧氣!)

向導示意他繼續往上走,說上麵有氧氣。但翻過一個懸崖,並沒有見到氧氣瓶。此時王石處在極其危險的境地中:登頂,氧氣不夠用;下撤到有氧氣瓶的營地,也不夠用。登山隊長當即指示王石下山,王石不甘心,他心一橫:上!根據他的經驗,一些登山者在登頂後的下山途中,為減輕負重會扔掉多餘的氧氣瓶。於是他每每看到沿途有氧氣瓶,就拿起來掂一掂,如果氧氣有餘存,他就給自己換上。靠著這個方法,王石不但保住了生命,還成功登上了珠峰之巔。下山途中,他又靠這類氧氣瓶“接濟”,得以順利返回。

在這次登頂之後,王石說:“一個極限,你往往在一瞬間就放棄了,但就像這次一樣,這並不是一個放棄就有氧,不放棄就沒氧的選擇,反正都缺氧,隻不過危險性更大一點兒罷了。”這不僅僅是一條挑戰身體極限的心得,王石還成功推行了一種以身體極限來思考人生的價值觀。

著名學者周國平在對南極進行實地考察時寫道:“正是在逼近生命極限的地方,人的生命感覺才最為敏銳和強烈。”我們挑戰極限,也是為了證明生命存在的價值,為了告訴自己,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隻是我們需要勇氣。

讀一本好書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我們從來就不陌生,大文學家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托爾斯泰也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從文學大家的書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世間百態和做人的態度,讀一本好書,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一直以為讀書是一件適合寂寞的人做的事,嘈雜的環境不適合讀書,浮躁的人也不適合讀書。讀書需要到安靜的圖書館去,坐在滿滿的書堆中,仔細品味書上的每一個字,認真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圖。在午後的陽光中,捧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這樣的情景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變得不現實。人們更熱衷於上網瀏覽網頁、玩遊戲、聊天,很少有人還會在周末的時間去讀一本好書。

閱讀,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羅斯福的夫人說的那樣:“我們必須讓我們的青年人養成一種能夠閱讀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一種寶物,值得雙手捧著、看著它,別把它丟掉。”當我們沉浸在書中的時候,我們就會體味到那種閱讀的樂趣和讓人流連忘返的滋味。

如果一天隻有半個小時來讀書,那麼讀完一本好書最多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充分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充分吸收了書本裏的知識和意義。而我們需要的就是決心,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一旦開始閱讀,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就不能浪費。把所有的心事都放下,騰出一點空間給即將閱讀的這一本書,讓心平靜地感受這本書的內涵。因為書籍是無價的寶庫,它能啟發我們、鼓勵我們,並且為迷茫的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

讀書是有關靈魂的事情,每一本書都是一個黑字印在白紙上的精靈,隻要眼睛、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當你心生煩惱時,當你形單影隻時,在你受到委屈時,請把適合這時候閱讀的書籍找出來,跟隨書中的情境,找出適合自己走的路。

書籍是滋潤靈魂的精神食糧,它讓我們的靈魂充實而有光亮。不論是讀一本好書還是讀一千本好書,我們的內心都會因為讀書而堅強和豁達。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什麼樣的書就會成就什麼樣的性格,這也正是我們讀好書的一大原因。

高中的時候,從圖書館借來安妮寶貝的書,藏在課本底下,偷偷地讀,常常想象著那個穿純白色棉布裙子的女生就是自己,思想也跟著安妮寶貝偷偷地溜走好遠。就是寫作文的風格也和她有幾分相似了,敏感的語文老師說:“還是讀一讀三毛的書吧,她是一個積極又溫暖的女子。”也許,那時候的自己並不能讀懂安妮寶貝的文章,隻是很自然地被她吸引。

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吧,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然後用鋼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工整地寫下某年某月某日你有怎樣的心情。

完成一次畢業旅行

但是都已經都已經來不及 曾經堅持的約定

現在誰還履行 錯過的風景以及愛情 親愛的你 碰不到節慶

也沒有煙火遊行 不常有流星 沒太多的任性

我會適應這愛情的畢業旅行

《畢業旅行》——黃湘怡

六月的校園,永遠充滿了傷感。畢業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青春最難承受的就是這樣撕心裂肺般的分離。仿佛昨天還很青澀的我們才相遇,今天就唱著歌流著淚分離。我們難免埋怨時間的手,把相遇寫成相遇過。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坐在圖書館看一本關於愛情的小說;一起逛街、一起唱歌、一起躺在床上聽一首叫《朋友》的歌;一起為收到男朋友的禮物高興過,一起因為失戀抱頭痛哭過。我們就這樣牽著手走過四年的路,我們在走最後一程,畢業旅行之後,就是天涯海角,各奔前程。

有人說過,“在一個人的生命裏,所有遇到的人皆是路人,隻是離別的早晚不同罷了”。選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和寢室好友結伴而行。珍惜這在一起的最後時光。在陌生的城市開懷大笑,在陌生的街道一起拍照,然後笑著說再見,也許這句再見真的就是再也不見了呢。

“四川這片土地我還不熟,我們還沒有見過它的多種麵貌。”她們的出發點很簡單。兩個月前,在整理照片時,“畢業旅行”4個字躍入了她們的腦海。她們立即與朋友們商量,在6月份進行一次畢業旅行。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同寢室的、同班好友,還有社團的朋友。

1個月過去了,眼看要畢業了,時間卻變得奢侈起來。找工作的、準備出國的、搬出去實習的,宿舍裏的人很難聚齊。畢業旅行變成了一件麻煩事,一開始決定去旅行的人很多都退出了“陣營”。

協調時間、查找路線,最終成行的隻有3人, 5月底,路線和時間決定好了,6月中旬至下旬,背包去川西高原。

為了旅行,她瞞著父母,推掉了已經經過初試、麵試的一家不錯的公司。“他們堅決要求我21日去報到、正式上班,可時間和旅行衝突了。”而且因為旅行無緣和全班同學一起享受畢業聚餐,隻能和寢室裏的同學小範圍聚一聚。

6月15日,她們背著大書包出發了。這段9天8夜的旅程,爬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在稻城縣的草地裏飛奔,她們很享受。在康定住的登巴客棧,是當地有名的“驢友之家”。客棧主人長期不在,全靠前期到達的驢友來招待後到的驢友。在這個溫暖、隨意的客棧裏,驢友們給她們泡方便麵,告訴她們哪裏好玩,去哪裏可以坐車。

她們的畢業旅行花費了2000多元,其中800元是一個朋友資助的。這個朋友已經畢業一年,在得知她們的畢業旅行計劃時說:“我當年也應該做的,可惜沒有時間做。資助你們,全當你們幫我去補做這件事了。”

選擇用旅遊來紀念我們的畢業季,告別我們的學生生涯,生活從此又是別樣的風景。去參加一次畢業旅行吧,在路上把青春的美好再複習一遍,在路上把未來的前程再預想一遍。再緊緊地擁抱一次陪伴我們走過美好青春的朋友,再認真地看看他們那美麗的臉。用最燦爛的笑來紀念這最傷感的離別,然後轉身背對著他們,朝著未來,大步走下去。

去遊樂園坐一次旋轉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