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十月是全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在坦蕩無垠的大平原上,到處都洋溢著豐收的歡笑。就說是在那有五花季節美譽的深山老林中吧,也不時飛出打柴人的歌聲,或登山人的笑語。如果再仰望那藍藍的高天,以及在碧海長空中飄浮的白雲,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說道:
“啊!多美的秋天……”
但是,一九三四年十月的北國卻是十分淒戚慘然。大地荒蕪,滿目瘡痍,再看看那遍野的餓殍以及那累累的白骨,再聽聽那“左手拿著瓢,右手孩兒抱,離鄉背井把飯要……”的歌聲,大有不寒而栗之感!不知情的人們一定會發出這樣的自問:
“啊!一九三四年的秋天怎麼了?……”
十月中旬末的一天,鉛似的濃雲重重地壓迫著大地,淅淅壢瀝的秋雨就像是潸然而下的淚水,又給昏暗的大地蒙上了一層霧似的白紗,也給逃難人們的心上罩上了一層難以消散的愁雲。就在這時,遠天隱隱傳來隆隆的響聲,浪的人們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幾盡本能地循聲眺望長空,遺憾的是低垂的濃雲遮住了視線,什麼也看不見。隆隆作響的馬達聲越來越近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日本飛機又要下蛋了!”雨中的難民有的臥在泥濘的莊稼地裏,有的不要命地四下逃散,再聽聽那男人喊、女人叫、孩子哭……真是慘不忍睹,悲不忍聽!讀者看後一定會憤然地罵道:
“可恨的日本侵略者!……”
但是,今天在長空中翱翔的飛機不是日本人的轟炸機,而是南京國民政府蔣委員長的專機。為此,讀者一定會發出這樣的自問:
“蔣介石不在南昌組織實施第五次‘圍剿’計劃,他坐著專機到華北來幹什麼?……”
蔣介石為完成一統天下,安坐九五之尊的寶座,首先實行了“削藩裁軍,一切權力歸中央”的計劃。為此,他相繼發動了“蔣桂戰爭”、“蔣馮戰爭”、“蔣馮閻中原大戰”等內戰,終於打垮了諸地方實力派,使得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等這些擁兵自重的封疆大吏稱臣。接著,他置日本侵略於不顧,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方針下,又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尤其對江西朱毛紅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軍事“圍剿”。但是,出蔣所料的是,自一九三○年冬到一九三三年夏,對江西朱毛紅軍發動的第一、二、三、四次軍事“圍剿”均以失敗而告終,損兵折將達三十萬以上。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因第一次失敗被撤換;繼任者何應欽,因二、三、四次“圍剿”的失敗,怯蔣譴責而惴惴不安,遂被蔣介石發往北平,去辦理對日妥協、出賣華北的賣國外交去了。因此,紅軍成了蔣介石的心頭之患!
蔣介石痛心於以往“圍剿”紅軍的屢次失敗,並從這些教訓中醒悟出一些道理,遂改弦更張,放棄了長驅直入打運動戰的作戰原則,一麵調整部署,一麵調集一百萬大軍、二百架飛機和大批軍火。為實現“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修碉築路、逐步推進”的戰略,特任命顧祝同為北路軍總司令,陳誠為前敵總指揮;蔣鼎文為東路軍總司令,指揮蔡廷鍇所部;以何鍵為西路軍總司令,指揮九個師又三個旅的軍隊;用重金收買南天王陳濟棠為南路軍總司令。這樣一來,就把紅軍困在了贛北、湘贛、粵贛、閩贛之間,再“輔以楊永泰建議的保甲團練政策,企圖構成包圍圈,斷絕蘇區物資來源,迫使紅軍進行陣地戰來比力量拚消耗”,進而達到消滅紅軍和摧毀中央蘇區的目的。
..是文學愛好者的家園,為大家提供各類小說免費閱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