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第87章臨事而懼好謀而成(1 / 1)

我們的代表多得很,有的同誌送給他一個代表名義他還不要,有許多同誌要求不要當選中央委員,這種態度是好的。孔夫子講過:“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要說什麼革命沒有勝利就是因為我沒有當中央委員,這樣說是不好的。我們要慎重地選舉,慎重地就職,這樣才是好的態度。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368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出自《論語述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這是孔子和弟子顏淵、子路的一段對話。孔子對顏回說:“有用我的,我就出來做事,把所學之道見諸於世;不用我的,我隻好藏道於身,隱退起來。能做到這樣的隻有我和你了。”孔子弟子三千,其中顏淵道德修養最高,對儒家思想精義領悟最為透徹,所以深得孔子喜愛。性情直爽的子路不服,問道孔子:“如果老師有三軍之事,將選誰作為同事呢?”話中隱藏的意思是:顏淵思考問題過於謹慎嚴謹,身體又不好,在軍旅之事上孔子必定要選擇子路這樣身強力壯、勇敢無畏的人。孔子笑答:“徒手搏虎,孤身過河,即使死了也不追悔的人,我是不與他共事的。我所要共事的人,必是臨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獲得成功的人。”孔子與子弟的這段對話,反映了儒家對智、仁、勇三者關係的認識。這裏的“懼”,是小心謹慎的意思。“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意謂:隻有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思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是大會的重要議程之一。

中共七大後,共產黨將要繼續帶領全國人民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奮鬥,整合和確立黨的中央領導隊伍是關乎這一使命能否順利完成的極其迫切的大事。所以,與會人員對中央委員的選舉問題十分重視,在選舉標準上出現了爭論,主要集中在三方麵:一、對犯過錯誤的同誌,應不應該選舉;二、要不要提拔許多過去不在中央委員會工作的同誌到中央委員會來,要不要照顧各方麵?就是所謂要不要照顧山頭;三、候選人是否必須要有完全的知識才能當選?為了解決這些爭論,統一選舉原則,5月24日,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的主題報告。

在報告中,毛澤東開門見山地肯定了“七大”主席團提出的“要由能夠保證實行大會路線的同誌來組成中央委員會”這條選舉中央委員會的原則。接著,他對存在爭論的三個問題逐一作了解釋。在談到犯過路線錯誤的同誌應不應該選舉時,毛澤東反對將犯過錯誤的同誌“一掌推開”的偏激做法,提出“雖然犯過路線錯誤,但是他已經承認錯誤並且決心改正錯誤,我們還可以選他”的原則。在談到要不要照顧到各個方麵,也就是照顧各個“山頭”問題上,毛澤東支持主席團主張照顧的意見,說到:“我看那個主張不應該照顧山頭、不應該照顧各方麵的意見,也是一個理想,但事實上行不通,事實上還是要照顧才好,照顧比不照顧更有利益。中國革命有許多山頭,有許多部分,內戰時期,有蘇區有白區,在蘇區之內又有這個部分那個部分,這就是中國革命的實際。離開了這個實際,中國革命就看不見了。”為了區分山頭與山頭主義的區別,毛澤東又說到:“壞的是山頭主義、宗派主義,而不是山頭。山頭它有什麼壞?清涼山有什麼壞?太行山有什麼壞?五台山有什麼壞?沒有。但是有了山頭主義就不好。因此,對這些問題要分析,任何一塊根據地中,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有山頭主義。”談到“候選人是否要有完全的知識才能當選”時,毛澤東認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通曉各方麵的知識”,進而提出了這樣一個選舉方針:“不一定要求每個人都通曉各方麵的知識,通曉一個方麵或者稍微多幾個方麵的知識就行了,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就變成了通曉各方麵知識的中央委員會。”闡述完自己的觀點後,對新的中央委員會的人員構成,毛澤東提出建議:“新的中央要包含這樣一些同誌:大批未犯過路線錯誤的同誌,一批犯過路線錯誤而又改正錯誤的同誌;大批有全國影響的同誌,大批現在有地方影響、將來可能有全國影響的同誌;一批通曉的方麵比較多的同誌,大批通曉的方麵比較少的同誌。”在這個問題的最後,毛澤東摘用了“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這句至理名言,來讚揚那些不貪圖代表虛名,一心踏實辦實事的領導幹部,懇請與會代表以謹慎的態度做好選舉工作。

毛澤東的講話,統一了全黨在選舉問題上的認識,推進了中共“七大”各項議程的順利進行。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6月10日,大會選舉出正式中央委員四十四人。至此,中國革命有了更加堅強而完備的領導隊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