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第65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2 / 2)

1939年9月下旬,國民政府非但不圖扭轉抗戰節節敗退的被動局麵,反而加緊封鎖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準備掀起新的反共高潮。此時的斯諾,正準備去陝北延安與毛澤東探討“論持久戰”的問題。麵對強大的封鎖,無奈之下,他隻得以“工合”國際委員會代表的身份,通過種種關係才得以輾轉到達目的地,與毛澤東再次相逢。

斯諾此次在延安訪問了十多天。其間,毛澤東和他有過兩次談話。在24日談話的一開始,斯諾就告訴毛澤東,他在重慶聽到一些國民黨人士對於抗戰政治基礎的解釋就是“現在沒有什麼統一戰線的問題,中國隻有一個合法的黨——國民黨,一個合法的政府——國民政府。‘邊區政府’都是完全非法的,終久必被取消。”對國民黨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毛澤東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他說:“中國早已有實際上的統一戰線,在大多數人民的心中、口中、文字中、行動中,也已有了名義上的統一戰線,這就是說,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口中、文字中、行動中,已有了名義上與實際上的統一戰線。”他還幽默地將那些不承認統一戰線存在的人比作魯迅筆下的阿Q,對斯諾說:“在一小部分人中間,他們也許實際上承認了統一戰線,而在名義上卻是不願承認的,在他們的口頭上與文字上是沒有什麼統一戰線的。我們從前對於這些人的這樣一種態度,稱之為阿Q主義,因為在魯迅先生小說中所描寫的那個阿Q,就是天天說自己對、自己勝利,而人家則總是不對、總是失敗的。”為了說明這種精神的危害,毛澤東又舉了希特勒的例子。希特勒不承認有蘇聯這個國家,隻認為這是個名稱,但最終卻發現實際上存在這個國家,無奈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接著,毛澤東摘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來說明:國內的某些人,之所以無視統一戰線和共產黨合法地位的存在,其實不是沒有能力看不見,而是不願看。但最終,這些充當著阿Q角色的人,終將會有像希特勒一樣受了教育而發生某種覺悟的時候,終究會有接受統一戰線存在的事實。

出於維護抗日統一戰線大局的角度出發,毛澤東認為斯諾轉述的話,大多數有良心有誠意的國民黨員都不會那樣說的,因為他們都是懂得抗戰第一、團結第一的人。至於作為國民黨黨魁的蔣介石,更不會講。因為“第一,蔣先生是一個政治家,他不但有政治常識,而且懂得更多的東西。第二,蔣先生是抗戰領袖,他不應該說這樣的話。第三,他如果說這樣的話,豈不是與他從前的話相矛盾嗎?”當然,如果蔣介石真的講了的話,就請他改正。這裏,毛澤東又摘用“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句《論語》中的名言,勸說如果真犯了錯的蔣先生不要害怕錯誤,隻要能真心悔改,一定還會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

毛澤東同斯諾的這次談話,使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抗戰前途和中國社會有了更為深切的認識,毛澤東深邃、幽默的談話風格也給他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