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第49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2 / 2)

會後,在指導中共中央代表同南京政府進行談判的同時,毛澤東還致信南京政府中力主抗日的軍政要員杜斌丞、楊虎城、宋哲元、宋子文等人,力陳抗日救國大義,主張“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這封給傅作義的信,就寫在這個時期。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榮河(今臨猗縣)人,是一位追求進步、力主抗日的國民黨員。他曾在長城、綏遠戰役中重創日軍,名揚四海。1931年12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綏遠省(中華民國之一級行政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主席、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軍長。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開頭便陳述傅作義目前所處之險境:“邇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綏進迫,德王不啻溥儀,蒙古傀儡國之出演,咄咄逼人”。這裏說的是,在侵華日軍的策劃下,充當傀儡角色的偽蒙古軍政府領導人李守信、卓什海和德穆楚克棟魯普(蒙古王公,民國初晉為親王,通稱德王)等人向傅作義所轄綏遠省不斷施壓軍事壓力的事。除此之外,來自日本的侵略也是對傅作義造成威脅的重要因素。於是,毛澤東摘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形象地向傅作義陳述了他目前所處之險境、中華民族目前所處之險境。隨後,毛澤東筆鋒一轉,慷慨激昂地寫道:“先生北方領袖,愛國寧肯後人?保衛綏遠,保衛西北,保衛華北,先生之責,亦紅軍及全國人民之責也。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最後,毛澤東向傅作義表達了共同抗日之誠意:“弟等頻年呼籲,要求全國各界一致聯合,共同抗日,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幸人心未死,應者日多,抗日圖存,光明漸啟。近日紅軍漸次集中,力量加厚,先生如能毅然抗戰,弟等決為後援。亟望互派代表,速定大計,為救亡圖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毛澤東致傅作義的這封信,雖然隻有短短三百字,卻將中華民族之危機、中共方麵之誠意、抗日救亡之緊迫一一托出,感情真摯,言辭激烈,深深感染了傅作義。在以後的共同抗日鬥爭中,傅作義更是國民黨內為數不多的能頻繁與共產黨保持往來、真心與八路軍相處、全力以赴抗擊日軍的將領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