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
——《給劉鬆林的信》(一九五九年八月六日)(《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57頁)“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返”出自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遝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五歲時,舉家遷居綿州昌明青蓮鄉(今四川綿陽附近)。天寶十四年(755)冬,安史亂起,此時李白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璘的大軍東下,胸懷平亂誌向的李白遂下山任永王幕僚。後李璘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因此遭受牽連,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境內)。途至巫山,遇赦而還。這首詩就作於上元元年(760)詩人離開湖北武昌前往江西九江遊覽廬山時。全詩以絢爛多彩的筆意、瑰麗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川交相輝映,雄奇瑰偉的壯美景色。特別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一句更是以如椽大筆,登高遠眺,描繪出了長江滾滾東去的雄渾氣勢。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一生遊曆不止,結交名流,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卻在仕途上一無所獲。所以,他的詩既描寫了時代的繁華與盛景,也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朽。從藝術角度上看,李白的詩清新明快,意境瑰奇,想象新麗,形成了豪邁、奔放的詩風,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本人也被稱為“詩仙”。有《李太白集》,存詩900餘首。
1.盧虛舟,字幼真,範陽(今北京大興)人,肅宗時任殿中侍禦史。他曾與李白同遊廬山,是為故交,故李白以此詩贈之。2.楚狂人:即陸通,字接輿,楚國人。因見楚國政治無道,佯狂不仕。3.鳳歌:孔子曾去楚國遊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李白自喻為楚狂,借楚狂嘲笑孔子癡迷於做官之典故表明心誌:自己已經對政治前途失望,想要效法楚狂那樣隱居不仕。4.綠玉杖:嵌有綠玉的手杖。5.五嶽:指代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6.南鬥:星宿名,共有六星組成。按中國古代分野的說法,廬山旁邊的潯陽郡(今九江)上正是南鬥星宿。7.屏風九疊:廬山五老峰東北有疊石如屏障,故名。8.金闕、三石梁、香爐、瀑布、遝嶂:均為廬山盛景。9.吳天:春秋和三國時,廬山一帶屬吳國。10.九道:古有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之說。11.白波、雪山:都是描寫江流波浪奔湧翻騰之狀。12.石鏡:在廬山東麵的懸崖上,形圓,明淨能照人形。南宋詩人謝靈運曾登廬山作《入彭蠡湖(即鄱陽湖)口》,詩中有“攀崖照石鏡”句。13.謝公:即謝靈運。14.還丹:道家煉丹,燒丹成水銀,後又還原成丹,傳說久服之可以成仙。15.琴心三疊:道家術語。《黃庭內景經》載:“琴心三疊舞胎仙”,意指心身寧靜專致。16.玉京: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的居所。17.期:約。18.汗漫:意謂渺茫不知,此處喻神仙。19.九垓:九天。《淮南子道應訓》載:盧敖(燕人,秦始皇召為博士,使求神仙術)遊北海,遇一仙士,約之同遊,仙士笑答:“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遂入雲中。李白在這裏反用其意,自喻為神仙,以盧敖借指盧虛舟,邀其共作神仙遊。20.太清: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代指最高的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