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時間!該死的時間!”很多人也曾在生活中發出過類似的感慨,不過珍妮弗在感慨之後,馬上想的是如何去行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不容易,但方法總是有的,如果我們沒有找到,那隻能說明我們還不夠有經驗,或者不夠靈活,或者不夠有勇氣。
有一個窮人與一個富人都想去遙遠的地方旅行,最後貧窮的那個去了又回來了,卻發現那個有錢人還在原地沒有動。原來,富者一想到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要準備太多太多的東西,越想越困難,最終不能行動了;而貧者則是說做就做,不去想如果,隻問自己何時行動。
柏拉圖說:“思考的危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危機。”同樣,思考的失敗,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挫敗。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會遇到許多取舍不定的問題;相反,正確的思考能發揮巨大作用,可以決定一個人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
要相信自己的大腦,要信任你的智慧。任何問題都不會有山窮水盡之時,在能補救之前不要絕望,而要冷靜地尋找對策。
第三節 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人和獸的區別:人有理性,獸無理性。人的愛不隻是生理上一時的衝動,而是能在他們的精神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子。——謝覺哉
EQ關鍵詞 理性自製
心理專家形容某些幼稚的行為舉動,常會用“衝動”來說明。也有些不負責任的人,在做了錯事之後不敢承擔責任,用“一時衝動”來替自己辯解。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有所作為,必須學會克製住衝動的魔鬼,否則會一發不可收拾,後果也許令我們難以承受。
我們平時無論工作、生活中都要盡力保持理性,用理智代替衝動。客觀的分析才會有助於找到問題的答案與真相,在衝動情緒下則隻會喪失敏銳的判斷力,最終做出令我們抱憾的決定。
古代有個尤翁,他開了個典當鋪。有一年年底,他忽然聽到門外一片喧鬧。他出門一看,原來門外有位窮鄰居在鬧事。站櫃台的夥計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空手來取,不給他,他就破口大罵,有這樣不講理的人嗎?”
門外那個窮鄰居仍然氣勢洶洶,不僅不肯離開,反而坐在當鋪門口。
尤翁見此情景,從容地對那個窮鄰居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你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度過這個年關。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於是,他命店員找出鄰居的典當之物,共有衣服、蚊帳四五件。
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著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急用,就留在這裏吧。”
那位窮鄰居拿到兩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鬧下去,隻好離開了。
當天夜裏,這個窮漢竟然死在別人的家裏。
原來,此人同一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於是就先服了毒藥。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在臨死之前敲詐一筆,結果尤翁沒吃他那一套,沒傻乎乎地當了他的發泄對象,他於是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為什麼能夠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說:“凡無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倚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麼災禍立刻就會到來了。”
人們聽了這話都很佩服尤翁。
控製自己的衝動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當謹慎之人察覺到情緒衝動時,會即刻控製並使其消退,避免因熱血沸騰而魯莽行事。衝動中爆發的結果可能會令人名譽掃地,甚至可能丟掉性命。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妻子因為難產死去了,孩子活了下來。男人一個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有些忙不過來,可又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照看孩子,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那隻狗既聽話又聰明,可以幫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男人要外出,像往日一樣讓狗照看孩子。他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所以當晚沒有趕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匆忙趕回家裏時,狗聽到主人的聲音搖著尾巴出來迎接。男人發現狗滿口是血,打開房門一看,屋裏也到處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男人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湧到頭上,心想一定是狗的獸性大發,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便拿起刀來把狗殺死了。
就在男人悲憤交加的時候,突然聽到孩子的聲音,隻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男人感到很奇怪,他仔細地看了看狗的屍體,這才發現狗後腿上有一大塊皮沒有了,而屋門的後麵還有一隻狼的屍體——原來是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
男人在一刀帶來的痛快之後,很快就嚐到了痛苦的滋味。他痛失愛犬,而原因就是自己的一時情緒失控。
不能控製自己的人就像一個沒有羅盤的水手,他處在任何一陣突然刮起的狂風的左右之下。每一次洶湧澎湃的風暴,每一種不負責任的思想,都可以把他推到這裏或那裏,使他偏離原先的軌道,並使他無法達到期望中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