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各段姻緣結了善果!(1 / 2)

這一日,合該奸相的陰謀應當敗露。晏融正出朝來要回衙門,剛走到門口,忽見前麵兩個人在院子裏廝打,一個身體強壯、滿臉橫肉的大漢,將一個少年捺在地下,拳打腳踢,打得地下那少年苦喊叫救命,晏融一看,由不得心中大怒,道:“在此處如此撒野,這還了得!”晏融將那大漢帶至府衙,交給父親坐堂審究,命衙役在他渾身一搜,搜出兩邊裹腳打腿內每邊一把利刃,肚兜內五根金條,一捧洋錢,並無別物。問他是哪裏人,他回說是安梁國人。問他到中原來找謝相做什麼,他就支吾不答。反覆詰問,也不開口。晏老爺大怒,先打了一百皮鞭,又套上銅來棍,三收三放,大漢依然不招。及用到諸般飛刑,才打熬不住,招出是國王打發他來下書出兵助與謝丞相謀反的。晏老爺又問:“書信在哪裏?”大漢回道:“現在鞋子裏。”裴爺又叫人在他鞋子內果搜出一封私書來。外麵還有安梁國寶印。拆開從頭一看,隻唬得裴爺魂不在身。急忙召集幾個朝廷重臣商議此事,最後覺得事關重大,報與皇上得知,

皇上其實早有察覺,采納朝廷各位大臣的意見,派人封了謝老兒家的府邸,把他和他的爪牙投入大牢,又讓裴爺擔任謝文丞重職,局勢很快得到了控製,文軒和少卿,還有秦書懷也得到了聖上的賞識,已被裴爺委以重任,皆大歡喜之事,難怪竇王府今晚要好好歡慶了!

是夜,竇王府裏,滿院張燈結彩,筵席間,各處達官顯貴,帶著重禮聞風而至。一時間,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酒過三巡,裴老爺讚道:“聽人說,你府裏有一位聖賢的小姐,具備了女子的三十四六才德(唐朝對女子的理想要求),儀容絕代,性情端淑,的確是竇年兄最好的兒媳人選,何不趁此機會,讓文軒帶上禮物慰問一番,在擇個良辰吉日,即可完婚。”

竇王一聽十分高興,便命文軒即刻去見喜珠,並讓他把一個祖傳的鑲有印度紅寶石的、金手鐲送給喜珠,並吧今朝皇上所賜的絲帛彩錦盡數送給喜珠和府裏各房的其他人等。

過了三日,裴老爺寫了兩封書信來,一是福報-定大喜的日子,二是呈顧爺,打發家人星夜趕著送去了。這裏又與各房夫人商議了許多事,收拾了兩間做洞房,擇定吉期-“九月初八”,喜珠與文軒一對,薑寧與晏融一對,韻詩與少卿一對,懷玉與素櫻一對,莊寧與書懷一對,各自成雙成對。幾對意中人都感激裴老爺、竇老爺對他的知遇之恩,自不必說。

顧老爺收到裴爺的書信,才得知若蘭沒死,被喜珠搭救了,來不及說感謝的話。急忙和兒子一起去房府接若蘭回來。不日,裴老爺主持,讓兩位有情人做成眷屬。若蘭出嫁時想請侯爺抱轎,四處找尋不見,丫環回了夫人。金夫人怕錯過吉時,隻得叫進兒子笠澤,親自抱了若蘭上轎,房夫人含淚送女兒到轎子內坐下,打發轎子動身。外麵三聲大炮,觀都縣領轎先行,一路鼓樂齊天樂,喜炮連天,迎到顧府。轎登內廳,自有儐相和讚禮分站兩邊,兩邊有喜娘攙出新人,又是由儐相讚禮,迎出新郎。顧爺是穿官服了的,登了紅氈,與新人比肩站立。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後謝聖恩。夫妻對禮交拜已畢禪齡用五色紅巾拉新娘入洞房合巹、少不得有諸親好友男女人等看新娘,鬧新房,直到子夜方散。新婚夫婦方才共上床,解帶寬衣,交魚水之歡,禪齡對若蘭那是千般的疼愛,一夜恩情自不必說。

那邊侯爺府已然得知若蘭沒死,且被裴爺保媒嫁給了顧笠澤,侯府上下自是歡喜。轉眼就到了滿月,金夫人要送兒媳回娘家住上幾日,又怕侯爺不與女婿會麵,初上門豈有不受長輩之禮的?伍夫人不計前嫌,依舊耐心的勸導伍伯侯,便對他道:“今接女兒回門,女婿是要同來的。你斷不可再躲向別處去,不與女婿會麵,受他個禮麼!”

侯爺道:“我哪有臉麵再見那顧家之人,回門隻好你受拜,我是不下尊嚴與他見麵的。”

伍夫人道:“你也太固執了!一個親女婿,何必那麼拘禮,你是著了那妖婦的道,才做了那糊塗事,須將前情釋懷,冰釋前嫌,方是正理。”

侯爺自打那天在花廳裏,撞見那楚伶芷和賈公子做那苟且之事後,方才醒悟。頓時自己的愚蠢做法萬分的後悔,怎奈大錯已鑄成,無法彌補,隻得把氣都撒在那個妖婦身上,暴打了她一頓不算,又將她轉手賣給了一個守林的老頭,還不解氣,又把楚伶芷身上所有值錢的物品除去,讓那老兒用毛驢把她帶走。今日聽說若蘭要回娘家,原本還想推諉,忽見家人送進一封書子來,稟道:“老爺,京中裴爺有書到來,請您老過目。”說著將書信呈上。侯爺接過拆開一看,隻見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