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片
在這裏,“黑幫”是廣義地包括一切不法之徒和犯罪分子。與描寫破案過程的偵破片不同,黑幫片不聚焦在某樁罪案上,不以執法人員為中心人物,也不一定非以犯罪分子落網為結局。黑幫片以黑幫頭目或黑幫分子為中心人物,以黑幫人物的犯罪活動或興衰曆史為中心內容。影片的結尾大抵是黑幫人物命歸西天,但不一定死於執法人員的槍下,而往往是內部火並所致。
好萊塢黑幫片的黃金時代是30年代上半期,《疤麵大盜》和《小愷撒》(1930)、《公敵》(1931)被稱為這一類型的“垂世傑作”。後來的黑幫片則糅入了各種複雜的元素,呈現出多樣化的色彩。
代表作品:《教父》、《棉花俱樂部》、《窮街陋巷》、《美國往事》、《低俗小說》、《偷搶拐騙》、《兩根大煙槍》。
※恐怖片
一般指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影片。恐怖的故事可以各不相同,但令人產生恐怖感覺的電影語言卻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恐怖電影之中,像埃及木乃伊的故事,滿月狼人出現的故事,吸血僵屍的故事等題材雖被不斷地複製,但正是這些影片中不同的“恐怖語言”編織了不同的故事內涵。在現代電影的製作中,隨著特技,尤其是電腦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為這一片種提供了更多足以刺激感官的奇異事物。
代表作品:《異形》、《鬼娃新娘》、《猛鬼街》、《午夜凶鈴》、《驚聲尖叫》。
※懸疑片
最大的特點便是以懸念構造影片的整個框架。像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懸念電影都歸屬於這一範疇。不少恐怖片、偵破片也采用大量懸疑的內容,因此這個範疇雖沒有規範化的定論,但在電影手段的運用上仍帶有特點較明顯的風格。
代表作品:《蛇眼》、《人骨拚圖》、《斷頭穀》、《暗流》、《死亡空間》。
※索菲婭·羅蘭
這是一個戰亂中一對母女的悲慘故事。母親帶著兒女四處奔波躲藏,但最後還是在一座被炸毀的教堂裏,被一夥摩洛哥士兵野蠻地強奸了。當母親在瓦礫中把慘遭蹂躪的女兒扶起來時,她絕望地失聲痛哭……戰爭中種種滅絕人性的慘景時時在索菲婭·羅蘭眼前閃現。正是那些童年時代的回憶,使她在《兩個女人》中出色地塑造了母親的形象,並由此奪得了奧斯卡影後桂冠。
索菲婭·羅蘭整個童年時期都營養不良,骨瘦如柴,所以得了個“索菲婭牙簽”的綽號。1948年,14歲的索菲婭在那不勒斯選美賽中奪得了“海公主”桂冠。這給她的母親以極大的鼓舞,決心把女兒培養成出色的演員,於是就把她送到那不勒斯戲劇學校去接受正規的表演教育。16歲時,索菲婭因在夜總會參加羅馬小姐的角逐,引起著名電影製片人卡洛·龐蒂的注意並對她傾力提攜,引她跨進了電影的殿堂。
1953年,索菲婭主演的《阿伊達》搬上銀幕,轟動了意大利影壇。卡洛對索菲婭期望很高,他知道索菲婭要蜚聲國際影壇,一定要先征服好萊塢。於是,他竭盡全力為索菲婭製作了《河女》。不久,她便前往好萊塢拍了她的第一部美國電影《氣壯山河》。之後,她與好萊塢大明星們合作演出了幾部影片,都獲得了成功,奠定了她在好萊塢的地位。
※費雯麗
沒有一個女人能像費雯麗一樣淋漓盡致地解說分裂與矛盾、壓抑與解放、恐怖與陽光——她從分裂走向分裂,永遠不計後果。也隻有費雯麗能以深刻的心理體驗和高超的表演技巧,把《欲望號街車》中小布蘭奇這個昔日富貴美麗,今日色衰落魄,始終不肯正視現實的可憐女人刻畫得如此活靈活現。如果說費雯麗在《亂世佳人》中塑造的郝思嘉是傳世經典,那麼她在本片中的表演,對一個專業演員來說更有啟迪意義。
費雯麗在倫敦“投身”影壇後,拍過幾部影片。她與英國著名男演員、莎劇王子勞倫斯·奧立弗相識後,兩人一見鍾情,互相傾倒。1938年,費雯麗為了追隨奧立弗,丟下家庭趕到了好萊塢,成了當時被傳媒熱炒的緋聞。1939年,費雯麗因出演《亂世佳人》而成為第一個登上奧斯卡影後寶座的英國演員。1951年,費雯麗接演了影片《欲望號街車》。據說在拍攝影片的3個月裏,費雯麗極其投入,每天早晨都早早趕到拍攝場地,晚上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影片女主角的性格和她有許多相似之處,難怪有人說她根本就是在扮演自己。50年代中期,一直被藝術界傳為佳話的費雯麗和奧立弗的愛情逐漸從瓦解到破裂。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她的狂躁抑鬱性精神病再度猛烈發作。此後,她心力交瘁,身體每況愈下,於1967午7月8日在極度孤獨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