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低溫災害的防禦與自救(1 / 3)

麵對低溫災害我們要學會一定的防禦知識,比如在低溫天氣中怎麼防止凍瘡、怎樣科學飲食、怎樣安全出行等等。掌握一定的抗寒知識是相當重要的,這樣會使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害。下麵就介紹一些寒冬中的保護常識。

諺語知識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我國各地對冷害的預測已積累了許多經驗。例如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預測春季冷害的經驗就有: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三九"指1 月中旬,即小寒至大寒節氣;"六九"指2 月上、中旬,即立春節氣前後。一般"三九"為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段,正如農諺所說"熱在中伏,冷在三九".

如果"三九"不冷則"六九"往往比較冷,而如果到了"六九"還不冷,那就說明當年整個環流形勢和天氣氣候出現異常,春播育秧季節將有倒春寒,即很可能有春季冷害出現。秋後熱得很,來春冷得多。"秋後"指處暑節氣以後,即9 月上、中旬;"來春"指第二年早稻春播育秧季節,即3 月上旬至4 月下旬。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如果當年9月上、中旬天氣較常年偏熱,則第二年春播育秧季節天氣將較常年偏冷,即很可能有春季冷害出現。

冷驚蟄、暖春分,暖驚蟄、冷春分。"驚蟄"指3 月上旬至中旬,"春分"指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這句諺語是利用春季天氣變化前後的相關和15 天韻律的經驗,根據前一個節氣出現的天氣實況,預測後一個節氣的天氣趨勢。一般情況下,如果驚蟄節氣陰雨天氣較多,氣溫偏低,即所謂冷驚蟄,則相應春分節氣將多晴好天氣,氣溫偏高,無低溫冷害出現,適宜早稻播種育秧;反之,則往往發生低溫冷害。

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後。清明節氣在4 月5 日前後,隻是由於陰陽曆的差異和陰曆置閏的關係,所以在陰曆中有時二月清明,有時三月清明。二月清明的年份通常為陰曆閏年,表麵看似乎節氣提前了,實際是節氣延後了,因為後麵還要增加一個閏月。

因此,遇二月清明的年份,說明節氣延後,早稻育秧不宜早播,以防低溫冷害;而遇三月清明的年份,說明節氣正常或提前,早稻育秧應抓緊早播,以免延誤季節。據湖南省氣象台統計分析,這句諺語有82% 的可靠性,可作為預測有無春季冷害的主要參考依據。 預測秋季冷害方麵的經驗有:春暖秋寒,春寒秋暖。春季指陽曆3 ~ 5 月份,秋季指陽曆9 ~ 11月份。這個諺語是利用天氣氣候變化的準半年周期和180 天韻律的經驗來預測秋季冷暖趨勢。一般情況下,春暖說明當年整個季節提前,秋季將冷得早,北方地區玉米灌漿後期和南方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間可能有冷害出現;反之,春寒說明當年整個季節延後,秋季將冷得遲,北方地區玉米灌漿後期和南方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間可能無冷害出現。

小暑過熱秋冷早。小暑節氣開始入伏,在正常情況下,一年當中最熱的天氣應在大暑節氣,即中伏期間。如果小暑節氣天氣就過分炎熱,說明季節有提前趨勢,跟上述"春暖秋寒"的情況類似,秋季將冷得早些,北方玉米灌漿後期和南方晚稻抽穗開花期間可能有冷害出現。在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預測夏季冷害方麵的經驗有:冬不冷、夏不熱圖117 軟盤育秧。"冬"指立冬至大寒整個冬季,"夏"指立夏至大暑整個夏季。這個諺語也是利用天氣氣候變化的準半年周期經驗,即根據上年冬季寒冷程度來預測當年夏季冷暖趨勢。如果上年冬季天氣氣候不太寒冷(較常年偏暖)的話,則當年夏季天氣氣候亦不會太炎熱,很可能有冷害出現。

該熱不熱,五穀不結。即夏季小暑、大暑節氣天氣應該炎熱的時候不炎熱,即出現了夏季冷害,五穀結實率會大受影響,年景不會太好。冷過頭、熱過頭。異常現象都應愁。天氣氣候正常時,各個氣象要素一般都在平均值附近擺動,不會有極值出現,即不會有過冷過熱現象。如果出現過冷過熱現象,說明天氣氣候變化有些反常,應當注意將有冷害等農業氣象災害出現。

小暑大暑氣溫高,秋後吃飽不發愁。這是根據小暑、大暑期間的天氣實況預測秋收年景好壞的經驗。如果小暑、大暑期間氣溫偏高,說明當年夏季不但無冷害,而且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秋熟作物將豐收,吃飯不用發愁;反之,小暑、大暑期間氣溫偏低,說明當年夏季將出現冷害,秋熟作物將歉收,吃飯是要發愁的。

此外,在東北地區和華北沿海地區,如果有海水溫度觀測資料的話,亦可根據冬季海溫高低來預測夏季氣溫高低。研究表明:冬季海溫與夏季氣溫通常呈正相關關係,即冬季海溫偏高時,夏季氣溫亦偏高;冬季海溫偏低時,夏季氣溫往往偏低。

寒潮預警信號

為了規範寒潮和霜凍害等災害的預警和防禦工作,建立相對統一和規範的業務技術體係,同時便於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識別、理解和接受相關災害氣象信息,氣象部門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通過科學歸納,製定了《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其中,對寒潮和霜凍害等低溫災害的預警信號的發布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並製定了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此外,不同省區還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全國標準的基礎上,製定了寒潮和霜凍等低溫災害的地方標準。

依據寒潮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的相關標準,中國氣象局把寒潮災害劃分為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四個等級,其預警信號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1. 寒潮藍色預警信號標準:48 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4℃,陸地平均風力可達5 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4℃,平均風力達5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準備工作;(2)注意添衣保暖;(3)對熱帶作物、水產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做好防風準備工作。2. 寒潮黃色預警信號標準:24 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4℃,陸地平均風力可達6 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4℃,平均風力達6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工作;(2)注意添衣保暖,照顧好老、弱、病人;(3)對牲畜、家禽和熱帶、亞熱帶水果及有關水產品、農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4)做好防風工作。3. 寒潮橙色預警信號標準:24 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陸地平均風力可達6 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平均風力達6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應急工作;(2)注意防寒保暖;(3)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要積極采取防霜凍、冰凍等防寒措施,盡量減少損失;(4)做好防風工作。4. 寒潮紅色預警信號標準:24 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陸地平均風力可達6 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平均風力達6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的應急和搶險工作;(2)注意防寒保暖;(3)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要積極采取防霜凍、冰凍等防寒措施,盡量減少損失;(4)做好防風工作。冰天雪地雪災與低溫災害的防範自救寒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當然,做好以下工作可以很好地防禦寒潮。

寒潮的防禦

1.上下班途中抵禦寒潮的措施①正確的做法是穿衣要保暖,工作環境的室溫力求穩定,上下班途中應預防著涼受寒。②風雪中應遠離擋風的門窗,以免被風擊碎的碎片擊中。③乘坐公交年時應注意車在雪中停穩再上,否則可能因車輪打滑而被傷害。④天氣寒冷,飲食須注意營養搭配,保證身體營養攝取。

2. 寒潮來臨時如何避免其他意外

①寒潮是使人體血壓產生波動和心腦血管發生意外的主要原因。②氣溫驟降,導致路麵結冰,汽車拋錨,爆胎時有發生。司機應對車輛油、水、電路進行檢查,避免交通意外發生。③應對水管設備進行防凍保暖,防止供水係統發生意外。④步行者應注意采往車輛,人與車的安全距離在冰雪天應比平日延長幾倍,穿越馬路,過橋均應格外小心,防止發生意外。⑤加固門窗、廣告牌匾、燈箱、圍板、棚架等,以免被大風吹倒造成意外傷害事故。

3. 寒潮中取暖的注意事項①取暖時應保持室內通風。②正確地使用熱水器和煤氣爐。因為冬季氣溫低,室內空氣又不流動,很容易造成氧氣不足,如果熱水器或煤氣爐又都裝在室內的話,就有可能發生一氧化碳中毒。③因為一氧化碳是冬季取暖的隱形殺手,當氣候異常、氣壓偏低時應格外注意,晚間臨睡前應掏空爐堂內的煤炭,以防半夜氣壓偏低造成煤煙倒灌。④當氣壓偏低時,氣象部門和環保部門應及時提醒公眾注意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4. 冬泳愛好者抵禦寒潮的措施①冬泳宜選在午後1 點進行,此時氣溫略高。②飽腹不要立即下水。③與酷寒拚搏,要精神集中,動作要謹慎,避免有任何傷害身體的可能出現。④這項活動大多在野外進行,要有同伴,一定不要單獨進行冬泳,這樣冬泳者可以相互照顧,又可降低危險。⑤下水前應先活動身體,然後下水。上岸後應注意保暖,不要在風雪中站久,最好帶上帳篷做為更衣、休息保暖的地方。

5. 城市居民應如何應對寒潮①注意收聽當地的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就做好各種防寒保暖準備。②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孕婦、產婦、兒童對寒冷的耐受性差,更易患病。如果發現病情,及時就診。③出門戴口罩,服裝也應以保暖性強的棉服為主。④寒潮來臨時不僅帶來大風降溫天氣,同時也對交通出行帶來麻煩,出行時應格外注意交通安全。

6. 在南方遇到寒潮怎麼辦

①居民要加強門窗防護,因南方許多地區室內沒有取暖設備,因此應注意保溫。②乍暖還寒時,南方大部分地區人們早已著春裝,此時若遇寒潮來臨時,必須注意服裝保曖。③南方寒潮與北方不同,在寒冷的同時還因為氣候潮濕,顯得格外寒冷。因此,寒潮襲來時少去戶外活動。

7. 接到寒潮預報後應做哪些

準備

①注意保曖,特別是老人和孩子等體質較弱者應及早做好防寒準備。②做好雷電防護工作。③做好防風、防寒及防凍措施。④病人應及早備好藥品。

(8)兒童在寒潮來臨時如何防止凍傷①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時不可太久,應不超過10 分鍾。②在樓下玩時,應小心被樓上放不牢固的物品等砸傷,應與樓房保持一段距離。③在雪中追逐打鬧時,不可跑到馬路上,防止被車輛碰傷。④玩時一定要保曖,尤其是手、臉和耳朵,避免被凍傷。⑤風雪天不可遠行,防止迷路。⑥風雪天更應遠離各種車輛。

冰雹災害的防禦知識

冰雹災害是一種突發性很強的氣象災害,它不僅在時間上"來去匆匆",而且降雹地點常常"多點開花",每個降雹點的空間範圍十分有限。目前天氣預報技術很難提前12 小時預報冰雹天氣可能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因此,冰雹預報主要利用天氣雷達和衛星雲圖監視強對流雲係的發生發展過程,及時發布冰雹災害預警信號。按中國氣象局統一規定,冰雹預警信號有兩個級別,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冰雹橙色預警信號標準:6 小時內可能出現冰雹天氣,並可能造成雹災。

防禦指南:

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冰雹的應急工作;氣象部門做好人工防雹作業準備並擇機進行作業;戶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驅趕家禽、牲畜進入有頂篷的場所,妥善保護易受冰雹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物品或者設備;注意防禦冰雹天氣伴隨的雷電災害。

2. 冰雹紅色預警信號

標準:2 小時內出現冰雹可能性極大,並可能造成重雹災。防禦指南: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冰雹的應急和搶險工作;氣象部門適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戶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驅趕家禽、牲畜進入有頂篷的場所,妥善保護易受冰雹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物品或者設備;注意防禦冰雹天氣伴隨的雷電災害。

冰雹預警信號由本地主管氣象部門通過電視、電台、移動通信以及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或廣播等多種形式發布,必要時須多次重複滾動發布預警信號。

為了規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傳播,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許多省市地方人民政府製定並下發了"關於印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及傳播辦法"的規定,要求農業、林業、水利、公安、交通、城市管理、電力、教育、廣播、電視、旅遊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氣象部門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發布和傳播工作。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快速傳播網絡,必將大大提高防禦氣象災害能力,極大地減小災害損失。

你道嗎

看物象

各地看物象測冰雹的經驗很多,如貴州有"鴻雁飛得低,冰雹來得急"、"柳葉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臥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穩"等諺語。要注意以上經驗一般不要隻據某一條就作定斷,而需綜合分析運用。

怎樣預防凍傷感染

寒冷的冬天,人們的皮膚最容易凍傷,下麵介紹相關的知識來防止凍傷感染。

1.肢體凍傷後很容易感染

(1)皮膚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屏蔽作用被削弱:皮膚是人體抗禦細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發生凍傷後,皮膚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皮膚出現壞死、痂皮脫落、裂隙等。皮膚的破壞使細菌有了可乘之機,很容易通過損傷的皮膚進入組織內,造成組織感染。

(2)血液循環受影響,抗感染

能力下降:凍傷時組織內的血管強力收縮,組織中血流量隨之顯著減少,組織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在此條件下,組織抵禦細菌侵襲的能力自然會減弱。同時,血流量的減少也直接導致局部免疫細胞的減少,使組織免疫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

(3)凍傷引起的組織壞死是厭

氧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厭氧菌是一類隻能生活於缺氧環境中的致病菌,它廣泛地存在於土壤、皮膚等處。在正常情況下,因環境中氧氣的存在,厭氧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製,一般不會對人造成危害。但在凍傷時,往往有皮膚、肌肉,甚至骨骼廣泛的、大麵積的、深層的壞死,局部缺血、缺氧,出現缺氧的"小環境".此時,冰天雪地雪災與低溫災害的防範自救厭氧菌可在缺氧的狀態下生長、繁殖,給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

2.預防凍傷感染

(1)保持局部清潔:保持凍傷局部清潔無菌是預防感染的首要環節。在治療和複溫時,要盡可能將皮膚表麵的汙物去除。可用清水衝洗局部,如有條件可用無菌肥皂水衝洗皮膚2 ~ 3 次,再用生理鹽水衝洗2 次。如果凍傷的皮膚已經出現破損,應用過氧化氫水重點衝洗皮膚損傷處。如果皮膚損傷較嚴重或有較嚴重汙染,可用一個注射器吸入過氧化氫水,對準皮膚損傷部位反複衝洗。如一時找不到注射器,可用一個棉簽蘸過氧化氫水反複擦洗皮膚損傷部位,以消除局部的缺氧環境,抑製厭氧菌的生長。刷洗、衝洗皮膚完畢後,用無菌敷料將凍傷部位包裹起來,防止細菌與創麵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