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呂不韋奇貨可居真奇計,富可買國真富饒(1 / 1)

呂不韋(?—前235)戰國時期秦國大臣。原為趙陽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在邯鄲得遇秦人質子楚,挾為奇貨,乃西入鹹陽,設法立為太子。子楚即位,封文信侯。後又輔秦王政,為相國。在相期間,招徠遊士賓客,著作《呂氏春秋》。後秦王政親政,免相,出居河南,再徙蜀郡(四川),途中自殺。

毛澤東讀了多部先秦諸子,其中有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是一部雜家大全,內容豐富。毛澤東對《呂氏春秋》相當熟悉,所以能在著述裏應用自如。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及以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腐壞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出自《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勿引》有“三軍之士,視死如歸”一語,毛澤東也喜歡引用,如與斯大林談話時,就說到嶽飛“視死如歸”;1959年在一份報告的批語中也說:“唐人詩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再接再厲,視死如歸,在同地球開戰中要有此種氣概。”《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在談及《呂氏春秋》這本書時,似乎認同司馬遷的觀點。1962年1月,在中央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他講了司馬遷所說的“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還說,“司馬遷所講的這些事情,除了左丘明一例以外,都是指當時上級領導對他們作了錯誤處理的”。(《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第4—5頁)。看來毛澤東對秦始皇懲罰呂不韋,罷他的官,逼他自殺是持異議的。因為在他看來,正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八大二次會議上就破除迷信談話時所說:呂不韋是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