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愛好曆史,非常注重對曆史人物的介紹和批評。
曆史人物是曆史的主體。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曆史(《亨利二世》)。人們讀史談史,通常就是從曆史人物的行事和言論來審判過去、認識現實的。
早在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就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遺產。”三十年後,即七十年代初,他又一次提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從烏龜殼(甲骨文)到現在,都要進行研究、總結,要有知識。”
把人當作曆史讀,毛澤東自己就是非常成功的典範。在他一生的言論裏,對中國曆史長河裏的許多人物,都分別有獨特的評述和精辟的創見。這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對自己國家的曆史人物的定性、定位;這些說古道今的精辟的話語,反映了毛澤東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偉大的巨人胸襟,讀後令人銘感五中,久久回味。
古往今來的領袖、政治家多多,但還很少有像毛澤東那樣能了若指掌、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地談說過如此多的中國曆史人物。雖然,相當多的是舉例、比方,有的是片字隻語,卻發人深省,令人睿明,是我們讀史習史的一把鑰匙,也是毛澤東留給後代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曆史是為活著的人們而寫的,人民群眾能創造曆史,但能帶領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隻有偉人。本書作者經多年采擷,站在前輩和同儕的脊背上,編製此書,以緬懷這位在中國曆史上留下豐功偉績的人民領袖。
盛巽昌
二○○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