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故事之前(1 / 2)

現在的波蘭並不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而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後被極大地削弱,但仍然是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但是如果時光倒流400年,這兩個國家的情況得完全倒過來——波蘭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對俄羅斯都有壓倒性的優勢,甚至可以占領莫斯科、可以把自己的傀儡扶上沙皇寶座。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必須先回到16世紀80年代。在這10年中,不管是俄羅斯還是波蘭的王位傳承,都出了不小的亂子。相比之下,第一次北方戰爭的結束,實在不是什麼大事。

我們先說波蘭。1587年,在自由選王製的推舉下,第一個來自瑞典瓦薩王朝的國王登上了王位,他就是我們下麵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齊格蒙特三世(也有的地方譯作西吉斯蒙德)。

說起齊格蒙特三世,那可是根紅苗正的王宮貴胄——他的父親是瑞典國王約翰三世,而他的母親是波蘭雅蓋洛王朝國王齊格蒙特一世的女兒,“盧布林聯合”的推動者齊格蒙特二世的姐妹。因此,在1586年波蘭國王斯特凡·巴托雷死後,第二年,這個21歲的年輕人成為新的波蘭國王。

雖然生在信仰新教的瑞典,齊格蒙特三世卻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這一點使得他後麵的人生格外的“豐富多彩”。1592年,他的父親約翰三世死後,他的天主教信仰使得他接班當瑞典國王的道路很不順利。而在他繼位之後,由於他試圖提高天主教的地位而壓製瑞典的主流信仰新教,這個新國王並不受瑞典人的歡迎。加上他試圖在波蘭統治瑞典,這使得他的叔叔卡爾公爵在國內能夠順利地發展自己的黨羽。齊格蒙特三世覺察到情況有異,於是向他的叔叔發起了進攻。但是1598年,他卻被瑞典軍隊打敗。次年,瑞典宣布廢黜齊格蒙特三世,卡爾公爵攝政。隨後,卡爾公爵對支持齊格蒙特三世的瑞典貴族展開大清洗,即所謂的“林雪平血案”。後來卡爾公爵在1604年成為瑞典國王,稱卡爾九世。著名軍事家古斯塔夫二世就是他的兒子。

為了報複,1600年,懷著滿腔憤怒的波蘭國王對瑞典發動了報複性戰爭。1605年,波蘭軍隊在裏加附近打敗了瑞典軍隊,次年波蘭海軍也取得了不小的勝利。雖然很快瑞典和波蘭就走向停戰,但是瑞典和波蘭的梁子由此結下。最終,這些矛盾在1655年得到了集中而徹底的爆發——這就是1655年到1660年的波瑞戰爭,在瑞典國王、軍事家古斯塔夫二世的指揮下,波蘭遭到極大的損失,這場戰爭也得到了“大洪水”的稱呼。

下麵我們要說的就是俄羅斯。1584年,俄羅斯第一個“沙皇”伊凡四世——也就是著名的伊凡雷帝離開了人世。伊凡四世在位時大力對外擴張,先後滅亡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以及西伯利亞汗國,痛擊了克裏米亞汗國,此外他還是一個天才的演說家,堪稱當時第一流的語言學家和作家。對內,伊凡雷帝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了鞏固統治,伊凡雷帝建立了一支“特轄軍”——這就是後來威震天下的克格勃的祖師爺。特轄軍是一群騎著馬、穿著黑衣的人,他們在馬上掛著狗頭和掃帚,前者象征對沙皇像狗一樣忠心耿耿,而後者表示為沙皇掃除一切敵對勢力。

可以說,伊凡四世是一個很能幹的君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冷酷無情、好激動、好猜疑的君王,甚至有些殘忍。最著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的太子伊凡的死亡。

1581年11月15日,伊凡雷帝因為覺得兒媳葉蓮娜的穿著不合禮法而一怒之下打了她,結果懷孕的太子妃因受驚嚇導致流產。太子伊凡聞訊後和他的父親理論,這激怒了伊凡雷帝,他咒罵著將權杖砸向太子伊凡,結果正中伊凡的頭部。受了重傷的伊凡不久便死去,而深深後悔的伊凡雷帝也在幾年後鬱鬱而逝。

伊凡雷帝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已經死亡,而幼子德米特裏還隻有兩歲。於是王位就傳給了伊凡雷帝的次子費多爾——唯一的問題在於,費多爾是個智障。雖然伊凡雷帝讓以尼基塔·羅曼諾維奇為首的五個大臣輔政,但是最終,朝政落在了五大臣之一——權謀高手、費多爾沙皇的大舅子、大貴族鮑裏斯·戈東諾夫的手中。

幾年之後的1591年,時年9歲的皇弟德米特裏也離奇地死在了他的居住地烏格利奇。據說是他在自己玩刀的時候,突然羊癇風發作而跌倒,而巧合的是德米特裏手裏的刀子正好就插進自己了咽喉。雖然以大貴族瓦西裏·舒伊斯基為首的調查團表示,德米特裏王子的死亡確實是一個意外,沒有任何陰謀,不明真相的圍觀貴族情緒穩定並表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影響雲雲,但私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而背後的凶手就是執掌朝政的戈東諾夫。同時,人們還紛紛傳說,德米特裏王子其實沒有死,他逃過一劫後改名換姓流落在民間——這也就成為了後麵混亂時期的一個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