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自《春秋》和《史記》確立以來,後人紛紛效仿,形成了撰述曆史的悠久傳統。然而,曆史大多是由改朝換代的勝利者組織編寫的,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尤其是為了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免要對被前朝的曆史曲筆刪改,以致於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紛紜繁亂的曆史,這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的疑案和迷案,使後人看到的曆史必然充滿了與史實不符的偏見和悖謬。史書的編撰亦由此而不再純粹,喪失了應有的史學精神;史學家們也仿佛多了一個身份,蛻變成了統治者撰寫曆史的工具,致使一些史書典籍文過飾非、黑白顛倒,甚至一些反映曆史真相的史料被冷藏、被閹割、被歪曲。這樣,人們對曆史的誤讀在所難免,傳統的曆史意識不再健全。
時下,在那些戲說曆史的作品中出現了許多完全不顧史實、胡編亂造的現象,它們崇尚“快樂原則”和“消費原則”,迎合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滿足娛樂化、消遣化需要,以娛樂性、時尚性、消費性、世俗性消解了曆史內容和思想深度,使得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與人物出現了偏離真正曆史軌跡的現象,從而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進步與反動、崇高與卑下、英雄與敗類、勇士與懦夫出現了大逆轉和大顛倒,造成了曆史文本與史實的易位和倒錯,使得人們誤讀曆史進而誤解曆史。明明是謬種流傳、貽誤後人,卻往往被當作權威與經典。這種誤讀的後果,不僅使曆史失去了本來麵目,也使人們對曆史的思維產生了偏差。
盡管曆史已成為了過去,曆史的細節還需我們去研究、去借鑒,我們對曆史的評價可以各抒己見,但曆史的真相不容歪曲。這就要求我們在審讀曆史時,必須通過深刻透徹地解析那些記錄曆史的文獻來糾正被誤寫和誤讀的曆史。我們編撰本書,目的正在於讓人們真實地了解人類的過去,同時本著尊重史實的精神,對其進行科學的探究,從而撥開層層迷霧,還曆史的本來麵目;在於使讀者辨清哪些是道聽途說,哪些被顛倒混淆,形成對曆史真相客觀、公正的認識與判斷。
要想真實地了解人類的過去,在流傳至今的浩渺史書中,究竟有多少曆史真相被隱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