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過去,大家都覺得挺合適的,這平整出來後,肯定寬敞,地勢也好,坐北朝南背靠著山,風水不錯。這大家一起動手還真是快,大半天時間就平整出來了。
大勇跟畫兒定好的建造方案,便帶著人馬開始建造。畫兒便和繼祖、繼賢訂做些學堂裏要用的桌椅板凳,再就是要用的筆墨紙硯還有書籍,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一個月後,學堂落成了。十裏八鄉的好多人都來了,這可是稻香村裏的又一盛事。楚畫兒主持,楚弘實協助,白曉清前來揭牌。畫兒還邀請了縣裏一些有名的學士前來參觀。
白曉清一揭牌,金漆匾額上寫著“潛心齋”三個字。
頓時,村民們議論開了:“那三個字念啥?”
“念潛心齋。”楚弘忠淡淡的回了一句,確實這村裏識字的很少,就這簡單的三個字,大多人都不認識。
“原來是潛心齋啊,怎麼取個跟個廟堂一樣的名字?”這村民一聽這三個字,便又議論起來了。
楚畫兒便說:“這個學堂名字是林先生取的,相信大家肯定對這三個字,很好奇。那麼我們來請林先生替大家解答一下吧!為什麼會叫潛心齋。”
林先生在稻香村的聲望還是很高的,都知道他曾經考過進士,還在朝庭裏當過大官。林先生在他們心裏那就是學問的代名詞。這一聽說是林先生取的,雖然不知其意,突然的大家都覺得這個名字好!
林先生便也沒有客氣,便說:“之所以取名為潛心齋,是因為希望學堂的孩子們能遠離物欲的汙染,在處於青山綠水間的修學佳境裏,把心安住,沉靜而專注地學習知識,從中汲取精華,受益一生。
《大學》裏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隻有把心潛下來,才能把書讀好,隻有把心潛下來,才能開智慧。能把心潛下來的孩子,會不驕不躁,將來無論麵對人生中的順境還是困境,都能從容應對,淡定自若。”
這林先生把這番話一講完,雖然大家多數是沒有聽懂的,反正一句話就是對孩子將來好。便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說著:“好!林先生說得太好了!”
聽完林先生的話,好多小孩子特別的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有書讀了。而且還有這麼一個學識淵博的大孺教授他們,他們真的覺得自己特別的幸運。
畫兒便說:“是的!林先生是晉朝非常著名的學者,他會親自教授孩子們。因為學堂剛開辦,學堂裏隻有兩位先生,除了林先生之外,還請了上陽縣非常有名的學者左開陽。所以暫時學堂裏隻能收六十名學生。”
“六十名?”頓時,村民們又開始議論開來,“這光稻香村就差不多有五六十個孩子,這還有附近村的呢?”
大家都有些失望,這麼大的學堂隻收六十個學生,還那麼多空學室呢?留著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