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讓頭腦風暴噴湧而出(3)(1 / 3)

偽裝/Confused難得糊塗是最為高深的處事之道

人生是由許許多多的矛盾組成的。既要求在現實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又要求人們學會“難得糊塗”。在一些場合,你不一定需要很聰明,但是卻需要很清醒,很清醒地“裝糊塗”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難得糊塗”向來被推崇為最為高深的處事之道。這裏所說的“糊塗”,當然不是真的“糊塗”,而是“裝糊塗”。懂得適時裝傻的人,才是聰明的人。做人,尤其是在社會中做人,千萬不要恃才傲物,有一點點能耐就鋒芒畢露,容易遭到嫉恨,更容易在無形中樹敵。曆史上功高震主的那些人,最後落得悲慘下場的不在少數。在社會上,最高明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顯山露水,不輕易厲聲糾正別人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個人道路走得更為長遠。裝傻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不但可以給別人遮羞,還能避免自己露怯。在領導在場的時候,可以裝作不知道,用幽默的方式來凸顯他人的才能,同時化解別人對你的側目。當然,裝傻必須要有演技,才能讓人信以為真,又覺得你“可愛”得恰到好處。不知道真相的人會被愚弄,不知道何為“大智若愚”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者。

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在劉備死了之後,諸葛亮似乎並沒有什麼更高的作為。而劉備還在的時候,諸葛亮卻是鋒芒畢露、運籌帷幄。那是因為諸葛亮明白劉備是一個難得的明君,在劉備手下做事,不用擔心自己受到猜忌,劉備也離不了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劉備打天下。但是在劉備死了之後,該是阿鬥繼承王位,但阿鬥又是一個極其無能的人。劉備曾經當著眾人的麵對諸葛亮說:“如果阿鬥可以輔助,就好好地當個君王。如果阿鬥實在沒有能力,那麼你就自立為君算了。”諸葛亮聽了之後,當即冒了一身的冷汗,跪拜在劉備的身前說:“一日為臣,終身為臣。臣隻能盡忠貞之節,直到臣大限將至的那一天。”

劉備再怎麼看重諸葛亮,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天下讓給諸葛亮。他說要讓諸葛亮自立為君,怎麼知道他有沒有殺諸葛亮的心思呢?諸葛亮深諳“糊塗之道”,從此以後,一方麵輔佐阿鬥,鞠躬盡瘁,另一方麵征戰在外,以防自己變成“功高震主”的犧牲品。諸葛亮在後期鋒芒大為收斂,甚至故意顯露出自己年歲大而無能的假相,避免惹禍上身。這就是“裝糊塗”的辦法,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說明諸葛亮是一個大聰明之人。

總是默默無聞,就算有多大的能力也難以獲得重用。鋒芒畢露,自高自大又容易招致嫉妒,即便是暫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在同時為自己的未來挖好了墳墓。當你想要毫無顧忌地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因此,想要顯露才華也得要適可而止才行。

看過武俠電影的人都知道“醉拳”,醉拳之所以厲害,在於“不醉而裝醉”。表麵上看起來行動不受自己控製,踉踉蹌蹌,一推就倒,但其實在“醉”的中間卻暗藏玄機。會使“醉拳”的人,在對手麻痹大意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裝糊塗”的人就跟打醉拳的人一樣,使醉拳的人,是麵醉而神不醉,目的是為了迷惑對手,拳拳擊打在實處,招招都是致命的。裝糊塗的人,是看起來糊塗,而實際不糊塗。糊塗是糊塗在一些小事上,無傷大雅,而聰明卻聰明在關鍵時刻,事關職場前途。裝瘋賣傻是聰明人操縱人際的一流技能。要想裝好“糊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正事聰明點,閑事糊塗些

做正事的時候,盡量保持腦子清楚。在閑事方麵,比如聊八卦說其他人壞話,盡量不要加入,適當糊塗一些為好。

決定聰明點,猶豫糊塗些

在社會上會接觸到很多事情,對於那些已經思考清楚,可以決定的事情,要聰明一些,恰當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對於那些猶豫不決,拿捏不準的事情,不要輕易表態,適當地糊塗一些,等想清楚了之後再表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