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
“主席送子從軍,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岸英是個好同誌,他是和我坐同一輛車入朝的。起初我還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誰,說了一會話才搞清楚他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
“岸英犧牲後,爸爸很悲痛,我也悲痛不已。爸爸經常安慰我,給了我巨大的力量。”
“岸英遇難時,我正在東線執行任務。回來後聽說他犧牲了,我感到很突然,不相信這是事實,我還專門跑到他的墓前致哀。”
“當時,有不少人建議把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可爸爸不同意,說哪裏的黃土不埋人?就讓他和所有的誌願軍烈士在一起,和朝鮮美麗的江山同在吧!”
“毛主席說得多好啊!隻有我們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才會這樣處理問題。”
“我一個人去朝鮮,爸爸不放心,特意讓妹妹陪著我。還說我們來回的路費和所有花銷,全部從他的稿費中支出,不要花公家一分錢。我們這次出國一切從簡,置裝也沒花多少錢,每人買一個大衣、一條圍巾、一雙棉鞋,裏邊穿的都是我們原來自己的。”
“毛主席,他……”任榮將軍被毛澤東的言行深深感動了。毛岸英年輕英俊的身影又浮現在他的眼前,他想:真該借此機會去祭拜一下毛岸英烈士。
開往平壤的國際列車正在跨越鴨綠江大橋,坐在軟臥車廂裏的劉思齊眼望窗外,隻見西邊的那座公路橋被炸斷了,朝鮮一方的橋麵被齊斬斬地炸掉。這就是朝鮮戰爭的曆史見證!這座一九〇九年動工修建的大鐵橋,五十一萬名中朝民工耗時兩年的結晶,是毀滅於美國飛機的一次大轟炸。在那場轟炸中,美軍飛機還向大榆洞投下大量的汽油彈,誌司機關遭到嚴重破壞,毛岸英就是在那次轟炸中犧牲的。
列車駛進朝鮮國境,猶如走進了毛岸英身邊,劉思齊不禁心潮湧動,悲情頓生。很快就要見到親人了,他可好?他安葬的地方怎麼樣?岸英啊,岸英……思齊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親人的名字,直喊得淚雨漣漣。
任榮一行到達平壤後,住在我國的大使館裏,受到使館全體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考慮到劉思齊這次是以烈屬的身份秘密過來掃墓的,為了不驚擾朝鮮黨和政府,任榮和喬曉光大使商量後決定:劉思齊姐妹倆由任榮將軍帶領前往檜倉郡,使館隻派一名女同誌陪同,用兩輛車,不通知當地的朝方政府。
深隱於叢山峻嶺之中的檜倉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陵園,是當年任榮擔任誌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時參與承建的。一九五五年陵園初步建成後,毛岸英烈士從大榆洞山上遷葬於陵園內,並在墓前豎立一塊大理石石碑。
他們踏著當年誌願軍曾經跋涉過的足跡來到檜倉郡,然後循陵道拾級而上。任榮與劉思齊、邵華走在前麵,陪同人員跟隨在後,先經過“浩氣長存”的牌樓來到紀念碑前,向所有的誌願軍烈士默哀悼念,然後再經過聳立著誌願軍烈士銅像的廣場,來到位於最高處的誌願軍烈士墓地。
劉思齊越往上走心跳越快,當她登上最後一個台階時,隻見一片整潔的墓群映入眼簾,在墓群的前麵有一座十分顯眼的單獨的白色圓形墓塚。任榮指著它說:“那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