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路一:對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戰勝市場。
從中長期來看,影響股價變動的基本因素是基本麵的變化,嚴格說來,是人們對基本麵未來預期的變化。也就是說,公眾對基本麵未來預期的變化決定了股價變動的基本方向和趨勢。假如你能在對基本麵未來變化的預期上比大多數人更長遠、更超前、更準確,那麼你就有可能比公眾更準確地預測和把握股價趨勢的變動,就有可能戰勝市場,這就好比上一章所打的比方,如果你想預測從黃河上遊到出海口的那些人的下一步的行走路線,一條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你比他們看得更遠,因而能夠知道那些人視野之外的黃河行走路線。而要做到這一點,無外乎通過以下兩條途徑。
(一)擁有比公眾的信息優勢。以下途徑可以使你擁有信息優勢:1掌握內幕消息。雖然絕大多數國家法律上禁止公司內部人士利用內幕消息獲取利益,但是公司內部人士在對公司基本麵信息的掌握上比公眾擁有優勢是毋庸置疑的。2通過非正規但合法的渠道掌握有關公司基本麵狀況的信息,從而獲得信息優勢。比如,逛商場的過程中你可以通過觀察某公司產品的銷售狀況以及消費者對它的評價來把握公司經營狀況及其前景的蛛絲馬跡,你也可以通過與公司員工的交談中了解到公司的文化、管理和經營狀況。3比大多數人下更多的工夫,做更多的功課,從而彙總和積累更全麵更豐富的相關信息。雖然很多信息都是公開的,公眾隻要願意下工夫都可以獲得,但是絕對大多數人是不願意或者不屑於持之以恒地幹這種苦力活的。4通過技術手段比公眾更迅捷地獲得相關信息。這種手段在現代通訊手段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對某些人或者機構是適用的,但是在互聯網和無線通訊已經高度發達並且普及的今天,通過該手段獲得信息優勢的機會實際上已經微乎其微了。
(二)在對信息的處理上或者說思維上擁有比公眾的優勢。在掌握同樣的基本麵信息的條件下,不同的個體可能會產生對基本麵未來不同的預期和判斷,表現在不同個體預期和判斷的時間長度不同、方向不同、精確度不同。這是由於不同的個體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對未來進行預測和判斷的思維過程不同,主要是思維路線和推導路線的不同,包括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定勢和思維定勢。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思維路線、推導路線和思維結果(對基本麵未來的預期和判斷)是接近和類似的,由此形成公眾思維和心理。假如你想在對信息的處理的思維活動上超越大眾,以下條件是可能需要具備的:1你頭腦中擁有比大眾更加豐富的關於基本麵的模式和定勢,或者說,你對基本麵發展變化的內在聯係和規律比大多數人有著更多的了解和把握,有著更多的知識。這可能得益於你在某些方麵有著比常人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更強的悟性,也可能得益於你在某些方麵受過更高級的教育或者進行過更深入的研究。由於具備該條件,在獲得同樣的基本麵信息的條件下,你能夠由此及彼得出比常人更多更長遠的判斷和預測。2你頭腦中的關於基本麵的定勢有著比大多數人更高的成熟度和強度,或者說,你對基本麵發展變化內在聯係和規律的了解和把握比大多數人更加準確和到位。這同樣可能得益於你在某些方麵有著比常人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更強的悟性,也可能得益於你在某些方麵受過更高級的教育或者進行過更深入的研究。由於具備了該條件,在獲得同樣的基本麵信息的條件下,你更夠得出比大多數人更準確的預測和判斷,而且你對自己的預測和判斷會更加自信。3你頭腦中的思維定勢和思維路線比常人更加豐富,更加成熟。或者說,你比常人更加善於思考。這主要得益於你比常人有著更加高的智商,或者說更加聰明。具備了該條件,在獲得同樣的基本麵信息,並且頭腦中具有同樣的模式和定勢的條件下,你能夠得出比常人更多的,更準確地預測和判斷。
說到這裏有必要介紹和評析一下芒格的格柵理論。格柵理論的基本論點是:真正的、永遠的成功屬於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維模式格柵,然後學會以善於聯係和多學科並用的方式思考的人們。芒格用了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不同學科的不同思維方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格柵模型。“你的頭腦中已經有了許多思維方式,你得按自己直接和間接的經驗將其安置在格柵模型中”。芒格告訴我們,將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聯係起來建立起融會貫通的格柵,是投資成功的最佳決策模式。用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思考同一個投資問題,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結論,這樣的投資決策更正確。芒格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學習並總結了各種各樣的非常簡單的普遍性原理,這也是他投資思維格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普遍性原理中包含著我們在思維過程中通常應該遵循的簡潔性原則和可靠性原則,運用本書中的心理模型解釋的話,前者意味著思維過程中要盡量選用盡量少的、自己比較熟悉的也就是高成熟度的模式、定勢和思維定勢。後者意味著思維過程中要盡量選用高強度的定勢,比如對數學的應用。這裏我們主要探討一下格柵理論的核心,即多學科的思維模式格柵。
為什麼通過多學科的思維模式格柵能夠改善人的思維(提高思維的準確性,減少思維偏差)呢?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對應著不同的模式和定勢體係,多學科的思維模式格柵就是由源自不同學科的大量的模式和定勢所構成的格柵。該格柵中源自不同學科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及其所對應的模式和定勢之間存在著水平和垂直兩種基本的關係:水平關係指的是某些學科理論所對應的模式或者定勢(其中最為根本的是模式)之間在級別和抽象程度上屬於同一個層次,比如總體而言,政治學、經濟學這兩個學科之間屬於水平關係。垂直關係指的是某些學科所對應的模式或者定勢之間在級別和抽象程度上屬於不同的層次,而且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比如數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這三者之間就屬於垂直關係,再比如說心理學與管理學之間也屬於垂直關係。在同一個學科內,不同的概念和理論及其所對應的不同的模式或者定勢之間也存在著水平關係和垂直關係。
這樣,我們可以從水平和垂直這兩個維度來分析多學科思維模式格柵對思維改善的作用:在水平維度上,在同一層次的不同學科理論之間可以共用某些模式和定勢,而且這種模式和定勢的共用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不同理論之間的相通性,這是其一。其二,同一層次中的不同理論是在不同角度上對這個世界或者某種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係的反映,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片麵性和局限性,“對於拿錘子的人來說,這個世界看起來就像是釘子”。如果對同一個問題運用不同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這就好比把盲人從不同角度摸象所形成的對大象的感知進行綜合一樣,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麵和接近真理。在垂直維度上,基礎的、抽象的理論對高層的、具體的理論具有支持作用,或者說,抽象的、低級的模式對具體的、高級的模式具有支持作用,相對理性的定勢對相對感性的定勢具有支持作用。一種具體的理論如果能夠有效地建立在抽象的、基本的理論基礎之上,或者說,抽象模式與具體模式、理性定勢與感性定勢的內在聯係被有效打通,那麼具體理論和感性定勢的局限性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克服,其作為思維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將得到提高。例如,建立在近代數學和物理基礎之上的天文學與僅僅在總結感性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天文學在準確性和可靠性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具有紮實的心理學理論功底的人與不懂心理學的人在學習同一個組織行為理論時,其對該理論的理解程度和深度是不同的。
總之,多學科的思維模式格柵在水平和垂直兩個維度上對改善人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功能,建立並使用多學科的思維模式格柵是確立自己在思維上相比於公眾的優勢的重要途徑。
如果你僅僅在對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能夠超越大多數人,那你也僅具備了戰勝市場的可能性,但並不具備戰勝市場的必然性,至少在中短期內是這樣的。因為該途徑存在著以下的局限性。
(一)影響股價的基本麵因素是多方麵的,你可能在某個或者某些方麵的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具有優勢,但是很難在所有的方麵都具有優勢。實際上,有些影響股價的基本麵因素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完全是不可預測的,那麼在這方麵你是很難形成自己的優勢的。這樣的話,你基於你具有優勢的那些基本麵方麵的預測和判斷完全有可能被淹沒在偶然性因素所引發的相反趨勢之中,除非你能夠確定你所考慮的因素是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因素。當然從長期來看,在很多次數的投機中,偶然性因素所引發的不同方向的股價偏離會相互抵消,那麼你的優勢使你最終戰勝市場仍然是個大概率事件。
(二)如果你能比市場中的公眾對基本麵看得更遠,你又想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獲得最大的投機收益,那麼,你僅比公眾看得更遠是不夠的,你還要知道公眾看得有多遠,知道在你的視野與公眾的視野之間的差別地帶,基本麵將會如何逐步演繹。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比較準確地預測未來行情如何演繹,你才能夠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假如你隻知道自己比公眾看得更遠,而你並不知道公眾看得有多遠,那麼很多情況下你無從知道基本麵未來會比市場預期的更好還是更壞,也就無法預測市場的走勢。而假如你知道自己看得有多遠,也知道公眾看得有多遠,你知道基本麵預期從公眾的視野盡頭演繹到你的視野盡頭將會變得更好或者更壞,但是不知道基本麵預期在你的視野與公眾視野之間的地帶將會如何具體演繹,那麼你能夠把握的僅僅是你的和公眾的視野盡頭之間基本麵預期的改善或者惡化所可能導致的隱含趨勢,而在兩個盡頭之間基本麵預期的反複變化所可能導致的中短期趨勢則與你無緣了。這種情況是經常會發生的,所以,思維超越公眾太遠的人在投機市場中經常是寂寞的,甚至是落寞的,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一波又一波自己無法預見的行情與自己擦肩而過,當然,他最終會收獲自己應該收獲的那份果實。如果你不想忍受這種寂寞而傾向於做中短線,那麼你必須把握和控製好你對基本麵的預測超前公眾預測的幅度,超前一步經常還有點遠,最好是超前半步。
(三)股價走勢不僅僅受基本麵因素的影響,還受到技術麵和心理麵因素的影響。基本麵和心理麵因素的作用使得由基本麵趨勢性變化所引發的股價運動趨勢得到放大,並且會對基本麵預期的逆轉反應滯後。假如你在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具有優勢,但在技術麵和心理麵分析上並不擅長或者根本不去理會,那麼你有可能準確預測一波行情,但是你卻很難精準地把握並且充分地做好這波行情,你可能會過早地進入,過早地下車,你可能隻賺到理論上可能盈利幅度的一半甚至更少。
二、思路二:在對非基本麵因素的預測和把握上戰勝市場。
即使在基本麵處於真空無消息狀態的階段,或者處於已經被市場所預期的變化階段,行情往往還會繼續演繹,股價甚至還會有很大的波動,這種情況下股價的運動完全是由於非基本麵因素引起的。當基本麵處於不斷發生超預期變化狀態的階段,股價的運動則是由基本麵因素和非基本麵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對股價的運動發生影響的非基本麵因素包括:技術麵因素、心理麵因素、公眾不斷地總結過去經驗的學習過程。
如果你在對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比公眾並無優勢,而隻是與公眾同步(做到這一點不是很難,隻要下點工夫通過媒體等渠道多學習一下公眾對基本麵的認識和判斷),或者你幹脆不考慮基本麵因素的變化,但是你能夠預測和把握非基本麵因素對市場的影響,那麼理論上你同樣可以戰勝市場。在基本麵處於真空無消息狀態階段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而在基本麵處於不斷發生超預期變化時,就短期內或者個別次數而言,基於對非基本麵因素預測的股價走勢預測同樣會發生失誤,但是從長期或者大量次數的投機而言,由於基本麵的超預期變化在變好和變壞的不同方向上會相互抵消,因此在總體結果上還是會戰勝市場。
但是,對非基本麵因素的預測和把握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在現實中的操作中難度是很大的。我們首先從理論上分析要實現對非基本麵因素比較精準的預測和把握至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這裏先假設基本麵處於真空無消息狀態。
條件一:需要掌握公眾頭腦中對非基本麵因素進行預測的思維中所慣用的定勢、思維定勢、思維路線和推導路線,掌握公眾頭腦中有關非基本麵因素的各種模式、定勢、定勢的強度和成熟度。
條件二:需要推演隨著非基本麵因素的變化,公眾將會進行何種思維過程,包括選擇何種思維路線和推導路線,采用哪些模式、定勢,由哪些條件模式激活哪些結論模式,由於定勢的強度和成熟度所決定的對結論模式(比如預測和判斷)的主觀可信度如何,該思維過程又可能激發哪些情緒,等等。
條件三:需要推演由於非基本麵因素所導致的思維過程及其相應的情緒狀態對公眾持股意願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進而對股價的運動產生何種影響。
條件四:需要推演在該過程中公眾通過總結經驗和學習,頭腦中又會產生哪些新的模式、定勢和思維定勢。
條件五:需要準確掌握和評估公眾心理的廣度以及個別心理差異,並且能夠推演其對股價運動的影響。
到這裏也許你已經在搖頭歎息了,實際上,更困難的是以上過程不但要實現而且必須相當精準,因為實現以上條件的過程所最終預測的股價的運動又會作為一個自變量重新回到上述模型,如此不斷地循環推演,初始結果差之毫厘,最終結果則會謬以千裏。
如果還要考慮基本麵因素的變化(尤其是超預期的變化)所帶來的對股價的影響,那麼就需要在上述五個條件中加入基本麵因素相關條件。比如有關基本麵因素的模式、定勢、思維定勢、思維過程、學習過程、公眾心理及個別心理差異等等。
從理論上說,假如一個人既能夠準確地對基本麵因素進行預測和判斷,又能對非基本麵因素進行精準地預測和把握,那麼他基本上可能比較準確地預測股價的運動,包括短中長各種趨勢的運動,那麼他將在股市中戰無不勝,日進鬥金了。假設的前景很美好,然而畢竟隻是假設。如果說能夠在對基本麵的預測和判斷上超越公眾的人鳳毛麟角,那麼能夠對非基本麵因素進行精準預測和把握的人曆史上沒有,現在沒有,恐怕可預知的未來也很難說會不會有。
雖然如此,現實中還是有些方法雖然沒有達到上述條件,難以精準地預測趨勢,但我們可以舍棄很多條件,通過複雜問題簡單化來達到相對準確地預測趨勢的目的,比如增量因素分析法,這種方法的實質是:麵對影響股價未來走勢的方方麵麵的錯綜複雜的因素,我們舍棄那些我們難以預測和把握的因素,而隻分析我們能夠預測和把握的因素,而且對該因素我們也並非要全麵分析和精準預測,而隻要預測和把握其未來的增量(市場尚未預測到的)及其對未來走勢的影響就夠了。這就好比一個物體某一時刻受到很多不同方向和不同強度而且變化不定的外力的作用,你很難準確地綜合分析所有這些外力的作用從而預測該物體未來的走勢,這時如果你預測到該物體未來會受到一個新的外力作用或者說原來的某個方向的外力會增大,那麼根據你能夠預測到的新增外力的方向和大小來預測該物體未來的運動狀況,這種方法雖然是片麵的、未必可靠的,但卻可能是你最佳的選擇。同樣,僅僅根據我們能夠預測和把握的那些增量因素來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勢,這雖然是片麵的、很難做到準確的,但往往卻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最佳選擇。由於忽略了眾多的因素的影響,短期內成敗難卜,但從長期來看,該方法經過大量次數的嚐試之後,我們所忽略掉的因素對未來走勢的影響在不同方向上會相互抵消,因此在概率和期望值上該方法還是能夠取得正收益的。假如現在做這樣一個遊戲,有一萬個學生,每個學生隻讓你了解其某一狹小方麵的特征,比如他周日通常怎樣過、他父親的學曆、他的個別學習習慣,等等,讓你由此判斷其成績如何。雖然你知道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由大量因素共同作用決定的,其中每一個因素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影響,雖然你也知道隻根據你所掌握的每個學生的某一個狹小方麵的特征來判斷其學習成績是不可靠的,但是你應該同樣知道,隻要你對每個特征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的方向(正麵或者負麵)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最終對這一萬名學生學習成績的判斷的總體準確度還是會明顯優於隨機猜測這種情況的。
技術分析方法實質上就是一種增量因素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方法並非苛求每時每刻都能夠精準地預測未來趨勢,而隻是追求在某些條件下能夠預測未來趨勢就夠了,甚至在這些條件下也並非追求萬無一失,隻要在概率和期望值上能夠盈利就夠了。如本章第二節所述,現實當中技術分析方法即使連這個目標都沒有達到。其實問題不在於股市中非基本麵因素沒有任何規律和利用價值,不在於價值分析方法天然是無效的,關鍵在於一種技術分析方法一旦被很多人所掌握和采用則會失效。有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可能是有效的,前提是你在技術分析上達到人們所不及的高度,你的方法是獨特的,別人學不到或者學不會的。
再比如這條市場運行規律:該跌不跌,理應看漲。該漲不漲,理應看跌。運用這種規律進行市場走勢的預測實質上也是一種增量因素分析方法。這裏的不跌(漲)指的是市場對基本麵因素和非基本麵因素已經充分消化,因此不再下跌(上漲)。這裏的該跌(漲)指的是公眾對未來走勢的預期和判斷,主要是根據非基本麵因素的判斷,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對市場對基本麵的利空(利好)是否已經充分消化的判斷,這實際上是對非基本麵因素或者說市場心理因素的判斷。市場對利空(利好)消息實際上已經充分消化,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公眾大都認為還沒有充分消化,因此持有意願受到壓製(提升)。市場跌(漲)不動了,說明市場對該非基本麵的預期和判斷也已經消化,公眾最終慢慢會意識到市場對利空(利好)已經充分消化,原來的判斷是錯誤的,因此原來壓製(提升)持有意願的因素得以解除,股價因此上漲(下跌)。2市場的某種技術麵特征使得公眾產生一致的下跌(上漲)預期,該預期作為一種非基本麵因素對公眾持有意願具有壓製(提升)作用。而市場實際上已經充分消化了該預期,因此不再下跌(上漲)。在盤整或者上漲(下跌)過程中,原來的技術麵特征逐漸消失,其對公眾持有意願的壓製(提升)作用逐漸消除,股價因此上漲(下跌)。3心理麵的因素與上同理。比如個體之間相互暗示、感染以及心理博弈等等作為非基本麵因素對公眾持有意願產生壓製(提升)作用。而市場實際上已經充分消化了該因素,因此不再下跌(上漲)。在盤整或者上漲過程中,原來的心理麵特征逐漸消失,其對公眾持有意願的壓製(提升)作用逐漸消除,股價因此上漲(下跌)。總之,“該跌不跌,理應看漲。該漲不漲,理應看跌”這一現象和規律的內在原理是:公眾對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測和判斷是基於基本麵因素和非基本麵因素,而非基本麵因素具有自生自滅的特征,猶如天上浮雲。當公眾心理認為該跌(漲)的時候,其實是基本麵因素和非基本麵因素共同使然,該跌不跌(該漲不漲),說明基本麵因素和非基本麵因素均已經被市場消化,或者說都已經反映在價格的下跌(上漲)幅度上。而隨著行情的演變,非基本麵因素會逐漸消失,由其導致的下跌(上漲)同樣也會因為失去理由而得到修複,於是後市理應看漲(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