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貨幣日漸失序的今天,金錢的購買力愈來愈低,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麵對混沌的經濟局勢,人人都說要懂得投資理財,但是投資方法千萬種,究竟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資哲學?什麼樣的投資智慧才是投資者真正需要的?
沒有正確的投資哲學,就不能有成功的投資。
投資哲學是關於投資的最高智慧。投資哲學是指導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通常由一組基本信念和指導原則組成。投資哲學既是抽象的,也是實用的,它提供指導人們投資的基本原則。嚴肅的投資者都需要投資哲學,因為投資哲學對投資的成功很重要。投資哲學是防止投資者在投資中迷路的指北針,是幫助投資者避開障礙與陷阱的智慧之燈,是通向投資成功與自我實現的精神地圖。沒有正確的投資哲學,就不能有成功的投資。無視它,就要付出代價。
投資哲學是每一位投資者的必修課。
本書是中國本土首部關於投資哲學的著作,論述了投資背後的哲學理念,投資的道德基礎。作者從保守主義出發闡述了他對價值的看法,對人性的看法,對市場的看法,對風險的看法,對投資自身的看法等等。越追求卓越的投資者越需要卓越的投資哲學,這比投資者的專業技能更重要。
作者簡介
1961年生,安徽人,北京大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搜狐財經特約撰稿人,著有《保守主義》。
名人推薦
對當今世界和中國來說,功利籠罩下的浮躁與逐利衝動及短視,才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真正障礙。銀行家們觀念的回歸應該是勢所必然。重建保守主義理念是一個值得思忖的課題。
對銀行經營來說,所謂的“保守主義”就是指:堅持遵守成熟的思想和規則,不做不符合原理常識的決策,在現有規則沒有被證明無效之前,都要認真遵循。
——朱小黃
為什麼中國的證券投資者中有那麼多人虧損?除外部的原因外,還必須從我們的投資哲學、價值觀念和人性中尋中原因。一個人在市場裏的輸贏結果,實際上是對他人性優劣的獎懲;如果你懂得使用而且也願意肩負重擔,金錢就是你改變社會、影響他人、保持心靈自由的工具。這是我21年投資職業生涯的體會,也是對金融行業自我升華的感受。而《投資哲學》從更廣闊的角度,從保守主義的思想角度給了我們更深刻的詮釋,據此也許我們的投資人可以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著名投資人 《時間的玫瑰》作者 但斌
媒體推薦
中國本土首部投資哲學著作
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著名投資人但斌鼎力推薦
代序
重建“保守主義”的金融理念
幾年前的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反思並未結束,但這種反思宥於經濟因素範疇,而疏於對經營方式、戰略方向、思維方式、文化結構等因素的反省。
事實上,對當今世界和中國來說,功利籠罩下的浮躁與逐利衝動及短視,才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真正障礙。銀行家們觀念的回歸應該是勢所必然。重建保守主義理念是一個值得思忖的課題。
“保守主義”基於傳統。對傳統保有一分尊重和敬畏,對於一個國家、民族、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必要的美德。置於曆史長河之中,一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長期傳承下來的傳統蘊涵著無數前人的智慧,包括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這種智慧遠比一個傑出管理者的理性更為豐厚紮實;而傑出管理者的理性也隻有根植於前人積澱的豐厚土壤基礎上,才能結出成功的果實。
對銀行經營來說,所謂的“保守主義”就是指:堅持遵守成熟的思想和規則,不做不符合原理常識的決策,在現有規則沒有被證明無效之前,都要認真遵循。
對“保守主義”的誤讀
百年老店強調曆史傳承,強調對核心價值、原則底線的守護和堅持。這一點在中國企業經營管理中非常欠缺。許多機構(甚至一個很小的分支機構)領導更迭之後就熱衷於變革,而變革就是以“革命”的氣魄推倒前任的經驗和建樹重來,重新設計一套機製。領導更換了一茬又一茬,變革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最後積澱下來有價值的東西卻少之又少,很多智慧和精力都消耗在周而複始的破壞和重構之中。老百姓用大白話稱之為“瞎折騰”。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而法治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防止“革命”式的破壞,防止隨心所欲地改變規則,維護社會運行的穩定預期。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將“保守主義”看成頑固、守舊、迂腐、落後的代名詞,並將其作為“進步”的對立麵。實際上,這是對“保守主義”的誤讀,我們對人類在發展中的獨到洞察和理性的歸納總結,其寶貴精神財富和存量是否統統以追求創新和增量而被摒棄?這需要做文化上的考量。
第一,“保守主義”並不反對進步,並不排斥創新,而是強調傳承,強調對事物內在規則的認知和遵守,反對“幻想”式的激進變革。創新是社會的原動力,但創新不是突破原理,而是原理的廣泛應用。
第二,“保守主義”提醒人們要對傳統智慧和經驗保有一分敬畏。迄今為止,人類對這個世界存在太多的未知,而且在各個方麵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而能控製的已知更是少量,在使用而不確定的是大量。傳統規劃所蘊涵的前人的智慧都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極其珍貴的。後人隻有敬畏,才能吸收。
第三,不做錯的事情和隻做對的事情同樣重要。以“保守主義”的姿態對待事物,就會更謹慎從事。從審慎決策的意義上看,銀行要善於對不符合原理和主流方向的創新三思而後行,以避免犯錯,不做錯的事情是做對的事情的前提。
第四,“保守主義”並不是故步自封。過去的經驗法則要尊重,但並不是“祖宗之法不可改”,昨天與今天對於明天來說都是不可靠的,因此有時候要忘掉過去的理論和經驗,正如一位著名企業家所說,“如果發現理論與事實存在矛盾,請忘掉理論,尊重事實”。有些成功的經驗,隻適用一定的環境,不能無限製推廣應用。其實,尊重事實、務實行動、不為巧言令色所動,正是保守主義的原則之一。
學者劉軍寧有一段很精彩的表述,摘錄如下:“保守主義者認為……理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與人自身的曆史、經驗和傳統的聯係。離開了後者,抽象的理性幾乎是空洞無物或荒誕不經的,至少在人的社會實踐領域是如此……人們必須尊重先輩的智慧,尊重傳統、習俗和經驗,隻有這樣才能彌補人類理性能力的不足,才能把理性的作用發揮到恰如其分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筆者非常讚同“保守主義”的理念。
銀行的“保守主義”守則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對於事物的不確定性有著天然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