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挽救蒼生 養心殿夜奏(1 / 2)

雖然剛過完新年,道光皇帝這些天心情卻非常不好,先是兩廣總督徐廣縉奏報,說英格蘭使節文翰發出照會,要求中國履行條約,準許英國人於道光二十九年二月進入廣州城。

從去年四月起,這個文翰已經發出三道照會了,一再要求進入廣州城,並於今年將十數艘軍艦駛入省河,連檣相接,輪煙遮天,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似乎不讓他們進入廣州就要大打一仗,道光就搞不明白,為何英國人如此迫切的想進入廣州城呢?

此時已是深夜了,養心殿外傳來守夜太監的吆喝聲“小心火燭”,道光慢慢合上奏冊,微閉雙眼靠在絨塌上,旁邊職守太監輕輕走上前來,低聲道:“萬歲爺,已是三更天了,早些安歇吧!”

道光閉著眼睛沒有吭聲,太監頓了頓又說道:“萬歲爺,夜裏冷,奴才備了點熱小米粥,進一碗吧?”

道光睜開眼,緩緩站起身,隻感到頭有些發昏,身子一晃,在旁邊太監攙扶下才站穩了身形,歎了口氣道:“這屋裏太悶,出去走走!”

這些年,道光越來越覺得身子老邁不負用,晚上睡不踏實,神誌經常淩亂,批閱奏章時間一長就頭暈目眩,就連前麵懸掛的雍正親筆“中正仁和”四個大字,此時看來竟有些模糊了,難道是大限將至的預兆?

身為一國之君,到了暮年牽掛的無非是兩件事,一件是後繼者,不過這一件現在對道光已經不是問題了,早在一年前的春天,在南苑射獵時,皇四子奕詝一矢未發,問他為何不射獵,答道不忍傷生而幹天和。如此的仁愛之心,正是一個好皇帝應該具備的,所以從那時起,皇四子就被定為太子的唯一人選。

第二件事,就是後人如何評價自己這一朝的功績,而這個,是最讓道光心酸與感傷的。

記得道光六年五月,一個陽光明媚的初夏,長齡、楊芳披掛明嶄嶄的甲胄,在午門獻俘,張格爾驗明正典,菜市口服誅,那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輝煌,何等的驕傲。事隔十四年後,同樣是一個初夏,他卻親筆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緊接著,一些曾經聽說過,或從沒有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在排隊前來要這要那,用軍艦在國門耀武揚威。

這麼一個條約,便把他勤政二十八年的一切功績全部淹抹了,後世子孫怎麼看自己,普天下億萬兆民如何看待自己,道光心裏很清楚,無非是四個字——“千古罪人”。

想到這裏,道光胸口又是一陣煩悶,緩緩站起身來,走過雕木屏風,來到正殿門口,太監趕緊拿了拿了一件毛裘從後麵給道光披上。

殿門一開,一股冰冷的疾風吹在道光臉上,激的他微微打了個寒戰,腦子卻清楚起來,抬眼望去,夜空下,皎潔的月光在院子裏撒落一層清輝,咋一看好似鋪上了一層雪白的冥布,顯得冰冷而又詭異,院角的一片枯草在夜風中瑟瑟發抖,更是增添了一分淒涼。

“四喜,你經常出宮辦差,聽見過百姓議論朕嗎?”道光目光凝視著那輪明月,聲音顯得那樣的蒼老和無力。

四喜嚇了一跳,連忙跪倒在地說道:“萬歲爺,奴才出宮下傳旨傳諭,從來不敢多逗留啊,更不敢聽亂七八糟嚼舌頭的啊!”

道光知道他會錯了意,示意他站起身來,四喜畢竟年紀不大,見皇上沒有怪罪的意思,仗起膽子說道:“百姓們都說皇上勤政愛民,澤被蒼生,是個千古難遇的好皇上啊!”

道光被他這假文縐縐的話逗的一笑,微微咳嗽一聲,說道:“朕每日三更睡,五更起,日批閱奏冊上萬字,勤政愛民是當得起的,千古難遇的好皇上,這個朕就當不起了,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南京條約》,咱們大清就吃虧了!”

四喜見皇上難得的和自己說了這麼多話,心裏一陣驚喜,連忙說道:“那些英國人都是蠻夷之邦,不講道理的,靠的隻是淫巧之術,哪能長久得了,咱們大清以仁德治天下,那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總能報仇。。。。。。”四喜正說的起勁,忽然想起再說下去就是幹政了,猛然一個激靈,咬住嘴巴不敢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