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稚鳥初啼 第一篇 出路(1 / 2)

第一篇:出路

節近蕭秋,青葉漸殘,“呼…呼…”一襲秋風吹過,卷起滿地黃葉,枝葉瑟瑟發抖,似乎枝枝葉葉在悄聲細語,引人無限遐想。

在一片高大樹林裏,樹木淩亂的排列著,在其中有一顆年古老樹鶴立其中,別的樹木象是在對它俯首。老樹枝條伸展極寬似乎在訴說著“這一片是我的領地”。可能是這樣在,古書下方土地僅僅是有一片肥沃嫩綠的起草,這和其它已經發黃的樹葉形成一種反差。

“赫…赫…”,一孩童在古樹下方。一板一眼得在揮舞著拳腳,似乎每一個動作都在舒展著胸中的氣息。隻見,一片淡黃樹葉輕輕的左右蕩晃到孩童拳腳能及的區域,原本還左右蕩晃的樹葉一接近孩童的區域,便隨著孩童的拳腳打轉,孩童拳腳伸、縮之際,樹葉也跟著伸縮並且有一種無形的力使它在一定範圍內旋轉。從遠處咋看,枯葉猶如空中的精靈,圍著孩童做出各種不同的翻轉、旋轉、漂移,像兩個頑皮的夥伴在相互嬉戲。幾息之後,枯葉脫離了孩童的掌控範圍,回複自然的蕩落狀態,飄落下地。

片刻後,孩童練完拳腳,靜杵在原地思索,細細分析剛剛練功過程。幾息後,孩童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份焦躁和懊惱,揚著手臂向空氣揮了一拳,發泄心中的鬱悶,歎了口氣道:“唉!…都在這停留了一年半了,到現在還是無法衝破紫氳決第二重的練氣篇。”便呆呆的望向天空…

雖說,孩童有點沮喪,但馬上意識到自己這種心態不好,立刻收斂心神,盤腿自然而坐,閉目養神,心定氣閑,心中默默念起靜氣篇。片刻,孩童似乎進入某種境界中,猶如靜坐的老鬆。

孩童姓暮名秋,八九歲大小,淡眉深目,高鼻,有著略厚慘白的嘴唇,身材消瘦,皮膚黝黑,有點氣血兩虧,屬於在一堆小孩中不會惹人注意的那種人,沒有驚人的相貌和氣質也沒有嚇死人的恐怖臉龐。著裝灰衣上衫短袖,青布長褲,束腰,綁腿。在小孩能經常磨損的地方如手肘,膝蓋等還能依稀看到幾塊灰白補丁。

念完三遍靜氣篇,暮秋的神情回複了淡定和從容。站了起來,拍了拍褲子,看了看天色,喃喃道:“再練一遍紫氳決就該回去了,不然母親又要擔心了。”

從暮秋站立的地方依稀能看到山下已經有炊煙四起,已近黃昏。暮秋練功的地方平常是他們小孩做完功課後來嬉戲玩鬧的地方,暮秋和別的小孩不一樣,都是在臨近黃昏時,別的小孩早已被父母喚回,再來這裏練功。暮秋想著尋覓更安靜的地方去處,但以自己現在連豺狼都敵不過的能力,離村太遠危險太大,沒有自保能力,隻能暫時的窩在這裏。

練完一遍紫氳決後,暮秋握了握拳頭,下決心道:“無論如何,半年後一定要突破第二層心法”。暮秋四道望了望,收拾收拾,看有什麼遺落東西沒,便往家中奔去。

暮秋所在的李家村,在深淵森林的邊界上,據說李家村在這也有千年。李家村也算是個大村,有著幾百戶人家,兩三千口人。而暮秋他們一家從祖爺爺輩就遷入如李家村,據說是,當時祖爺爺輩時是因受二百年一次的蟲獸災害而從深淵森林裏遷出來的。當時,一起出來的有幾十戶,現在隻剩幾戶人家了。

暮秋的爺爺早已故去,父親也在暮秋四歲那年的冬至狩獵中死去。現在,暮秋家裏隻剩下孤兒寡母。

李家村是靠山而建,以山壁為邊界,形成半圓型。一般進出村莊要從村莊的村莊大門出入。村莊大門正對村裏的練功廣場,通過練功廣場就是李家村的祠堂,祠堂是生生從山壁中鑿出的三層石樓,在祠堂的左手邊的三層木樓是李家村的文藏庫,左手麵略矮於祠堂和文藏庫的木樓是村長和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老修煉和起居的地方。而圍繞著這三棟小樓錯落有致並形成一定陣型,相依而靠建造了幾十棟二層小樓,這些都是村中長老和村中的核心人物家中親屬居住的房屋,在這些房屋邊上有著更多的一層樓房就是村中一般村民居住的房屋。

暮秋每次走進村門口,都會駐足看著立於廣場中心的升龍柱。升龍柱和祠堂齊高,有三個成年人合抱之粗。升龍柱是有一整塊不知名的石頭雕刻而成,多半個龍尾深入土中,整個龍猶如飛升之勢,從土中衝天而去,龍的左後爪抵住大地,通過左腿龍鱗,能依稀浮現龍筋膨發,似乎地下有束縛破土而出龍飛升天的羈絆。龍的右後爪象在虛空一抓,似乎要抓住什麼,龍身圍著圓柱盤旋而上還伴隨著白雲飄蕩,龍身不是浮雕在圓柱上,而是像鑲凹在圓柱內,龍身上還若隱若現的浮現著符文,鎖鏈般的雕刻,龍的兩隻前爪一前一後弓曲著,龍頭仰視天空,龍須飄蕩左右,龍嘴大張,似乎在咆哮什麼,一幅舍我其誰的霸氣悠然而生,讓人不禁跪拜膜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