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米花在線書庫經典名著。@@
一個男人在公路上尋找一個女人,一個女人在找尋她死去兒子的影子,一個兒子在努力回想一根紅色布條代表的含義,一個紅色布條喚醒了一個詩人,一個詩人每晚在睡夢中來到一個地方徘徊,自言自語的問,難道你就不曾丟失過什麼嗎?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丟失過什麼,但我能肯定自己在尋找什麼。幸福,簡單二又意味深遠的兩個字。
一直以來愛情都是幸福的底線。
上帝安慰我們這世界一定有一個另一半在等著我們!根本就是一個人的問題最終成了兩個人的麻煩,不過多數人仍然覺得,兩個人的世界就是上帝的天堂。
然而生活畢竟不會像傳說中的那樣,那種如醉如癡的不期而遇,並最終導演了一段天荒地老的傳奇,萬中也未必有一,多是可遇不可求。
因為,兩個人的事情,哪裏講的清楚道理呢?
一直以為這個世界上隻有兩種人:一種像家雀,不願意挪窩;一種像候鳥,永遠在路上。前一種的幸福在於安穩,後一種的幸福在於漂泊。
於是當我在安穩和漂泊之間晃來蕩去仍然感覺不到幸福之後,隻好把自己假定為第三種人,第三種人是小鳥,隻要蛇不在就樂不可吱。
誰都在期望那種幸福,遇到那個與子偕老的人,與其一起喝一缽清湯,吃一碗素麵,簡簡單單,風清雲淡。
最怕的是一直以為幸福始終在遠方,並為此而跋涉犧牲,而真正到了遠方回頭看來,才最後發現,那些愛過的人,握過的手,唱過的歌都早已錯過。
我也怕。所以一直盡心盡力的和那些不在一個城市的老朋友密切聯係,盡管早就知道,所有的朋友最後都隻能遙遙相望,但還是,盡人力吧。
畢業三年了,有時候會感到豁然開朗,有時候也會感到路盡途窮。許多事情漸漸的改變了,不變的依然是:
感謝hyla!
關於許明的點滴
最喜歡的電影?
《這個殺手不太冷》其實很難說是最喜歡,隻不過一直記得裏邊的一句對白:
瑪蒂爾德:人生如此辛苦,童年如此,或許長大就好。
萊昂:一直。(always)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比瑪蒂爾德大不了幾歲,也存有那樣的幻想。隻是越長大,對萊昂那簡單的回答體會越深,always,似乎一切真的早早就已注定。
怎麼會選擇寫作?
生存在現實世界的我們,總是會被一些幻想世界無可救藥的打動。而往往都是作家創造了那些世界。很崇拜希望自己也能創造一個令人神往的世界。